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家庭医生 > 家庭护理 > 老年人护理
老年病人护理要点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老年人的安全

身体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五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也逐渐下降。人老了,耳聋眼花,腰弯背驼,语言行动缓慢,各方面都可能出现问题,影响老年人的安全。如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先采取一定的措施,很多是可以防止的。



1、老年人可能发生的意外



(1)跌倒: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高。其原因:



①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因老化伴有脑细胞的减少,可造成生理性的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同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使姿势倾斜度增加。



②大脑的决断迟缓,由于感知和综合自身感受信息的中枢过程减慢,表现对险情不能及时发现,在快速回转动作的复杂过程中失去平衡,发生意外的绊倒,滑倒。视力降低,立体感减弱,识别高低的能力差。



③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如步态的改变,脚抬不高,行走速度纠正不了姿势的倾斜度,关节活动不灵活或骨盆运动减少,行走时骨盆必须侧向支持体重的那条腿,才能腾出另一条腿向前行走,当腿移动太慢,则发生跌倒。④病理改变。因小脑和基底神经节梗塞、灌流不足或变性所致,如颈动脉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均有损于大脑和小脑的功能,出现共济失调或步态短小,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位置性低血压等。



⑤发作性跌倒。由于各种病理或生理过程损害稚——基底动脉或脑干的供氧。



⑥药物因素。长期服用安眠药,可通过损害精神运动性功能,降压药和降糖药的作用分别可诱发头晕或低血糖



⑦环境。可因浴室、盥洗室、居室的布局和配备不合理,或老人对环境不适应为危险因素。



(2)误吸、误食:老化引起神经反射性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使老人在进食过程中呛咳或发噎。视力差还可引起老人误食非食品。



(3)坠床:意识不清或存在意识障碍的老人,常因躁动,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坠床。意识清楚的老人可因自身平衡功能减退,在险境中能敏捷地回避。



2、预防意外情况发生



(1)了解老人的心理,做好疏导工作: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能危及老人的安全,一是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尤其是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愿意自己动手。如有的老人明知不能独自上厕所,但即不要别人帮助,结果难以走回自己的房间。有的老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没有力量将瓶里的水倒进杯子。对此要多做卫生宣教,使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的活动能力。另外要熟悉老人的生活规律的习惯,将工作做在前面,使其生活自如。



(2)措施:老化的生理性的和病理的改变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严重的威胁老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护理人员应意识到其重要性。



①防跌倒。帮助老人熟悉环境,加深对方位、布局和设施的记忆,以协助其感觉器官的作用。衣、裤、鞋不宜过于长大,尤其是裤腿太长会直接影响行走,走动时应穿合脚的布鞋,尽量不穿拖鞋,穿脱袜子、鞋、裤应坐着进行。在老人走动的的范围内,应有足够的采光,地面或地毯保持平整、无障碍物,水泥地面应避免受湿,如有条件铺塑胶地板,光而不滑,平而有弹性。盥洗室应装坐便器,并设有扶手。澡盆不且过高,盆口离地不应超过50cm,以便于进出,盆底垫胶毡,以防老人滑到。老人在行动前应先站稳、站直后再起步。小步态老人行走时应有人搀扶或拄拐杖。对反应迟钝,有位置性低血压,服用冬眠灵类药物以及用降压药的老人,尽量夜间不去厕所,如夜尿较频,应在睡前准备好液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必须下床或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人陪伴。



②防呛防噎。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进食的体位要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要求老人注意力集中,吃干食发噎者,进食时准备水或饮料,每口食物不宜过多,喝稀食易呛者,应把食物加工成糊状;夜间睡眠以侧卧为好。



③防坠床。意识障碍的老人应加床档;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人,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如果发现老人睡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挡,必要时把老人推向床中央,以防老人坠床摔伤。



④注意给药安全。内服药与上外用药应分开,标记鲜明,发给时向老人讲解清楚,使其确实明白;耐心细致地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在服用有过敏反应的药物时应注意其延缓反应,尽管在过敏试验中无反应,但初次给药时仍需继续观察。当静脉、肌肉给药时,除了速度慢于平时外,应边注射边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注射,同时报告医生;在药推注完后,不要让老人立即起床,继续观察2~3分钟,安眠药最好上床后服,以防药物在老人上床前起作用而引起跌倒;夜间或睡眠中给服药,一定把老人叫醒后再服,以防似醒非醒服药造成呛咳,使药物误入气管;粉剂应装胶囊或加水混成糊状再服。



⑤防止交叉感染。老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预防感染上新的疾患。所以不宜过多会客,必要时可“谢绝会客”。病人之间尽量避免互相走访,尤其患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的老人更不应串门。



⑥注意保护性医疗。使老人心里上有安全感,促进早日康复



老年人的饮食



营养来源于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维持生理功能提供必需的营养素和热能,营养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营养的质和量的需求也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发生一系列解剖学和生理学改变,其功能逐渐下降。消化系统器官也不例外,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功能均减退,从食物中摄入的营养可相应减少。所以要保持老年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给以合理的饮食护理。



1、衰老与营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有所改变,营养与健康、寿命的相互关系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希望从饮食的合理调配来达到防治疾病,延缓衰老过程。



人随增龄而老化是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在消化系统,表现牙齿松动、残缺、脱落造成咀嚼困难;胃肠道蠕动缓慢,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感觉器官反应迟钝,活动量减少,睡眠质量降低,便泌、腹泻等均可使老年人食欲减退。以上诸因素使身体必须的营养素减少,发病率提高,从而加速衰老。由于物质代谢功能降低,蛋白质转化量减少,对糖脂肪的动员能力降低,又因老年人对脂肪的合成、降解、排泄能力不足,可使脂肪在血和组织中堆积,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给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营养问题的研究证实:人体对营养(热量)摄取不足和过多均可造成体内免疫功能障碍而引起感染、衰老或恶性肿瘤等病变而缩短人的寿命,特别是心血管和肾脏病变更为严重。所以饮食质和量的选择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2、老年人的营养



人体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在日常生活中,它们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在体内被吸收后转化各种能量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老年人的饮食应按其对营养的需要适当选择和搭配。



(1)限制热量:热量是供人体生命活动动所需的热能。老年人因活动量减少,生理活动缓慢,需要的热量相应减少,一般为青年人的70%,为避免热量过剩而身体肥胖引起疾病,每人每日的总热量为1500~2000kcal,体型高大者可适当增加,矮小者适当减少。



(2)优质蛋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蛋白质的正常代谢在形成抗体、预防疾病、伤口愈合等起重要作用。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是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缓慢,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称为必需氨基酸,如果食物中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的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则为优质蛋白,营养价值高。由于老年人体内合成蛋白减慢,必须从食物中来补其不足,尤其需要优质蛋白。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蛋白质减慢,必须从食物中来补其不足,尤其需要优质蛋白。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蛋白质为1~1.5g,其中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30%以上,优质蛋白的来源主要由鱼虾、瘦肉、蛋类、奶类和豆制品等,非优质蛋白来源于谷类食物,也就是主食。但蛋白质过多对老年人也不利,如肾功能差的老人可引起血氮潴留。



(3)限制脂肪: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体重的14%,肥胖者可达40%,脂肪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皮下、腹腔脏器周围和细胞间隙,具有保温和支撑作用,同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化合物,在脂肪酸中有些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此为必须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等。脂肪酸中又以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价值较高。由于体内脂肪的多与少很容易受饮食的影响,老年人对脂肪消化吸收较慢,过多的脂肪可在血和组织里堆积,不利于健康长寿。所以老年人对脂肪的摄取应适当限止,每日烹调油以25g为宜,是脂肪供热量的25%。



(4)限制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我国人民饮食中主要供热的营养素,可构成血糖、肝糖元、糖脂,也是组成神经组织和细胞膜的成分。它的主要来源是谷糖类的淀粉,其中碳水化合物占70%,碳水化合物分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单糖结构最简单,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补吸收利用。单糖中果糖最甜,并在体内不易转化为脂肪,是老年人的优选品。果糖存在于水果、蜂蜜中。乳糖是双糖,存在于奶中,因老年人体内无乳糖酶,所以不被吸收。多糖中的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肠蠕动,有排便作用。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有谷类和根茎菜类。



由于老年人体内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功能降低,食糖过多容易发生血糖升高、血脂增加。老年人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每日150~250g,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



(5)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虽然人体对各种维生素需要量很少,但缺任何一种都可引起缺乏症。维生素在人体同基本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为老年人补充维生素A、C、E及复合维生素B很重要,尤其是维生素C、E有降低胆固醇和抗衰老的作用。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



(6)无机盐:无机盐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来源于食物,其中钙是骨骼的主要万分;铁参与氧的运输;钾和钠维持机体渗透压及调节酸碱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由于老年人对有些无机盐的吸收能力降低而引起缺乏,如缺钙性骨质疏松,缺铁性贫血等,给老年人的饮食应适当选一些含钙多的食物,如鱼、蛋、牛奶、鸡肝等以补充其不足。但老年人对钠的摄取不宜过多,以防钠潴留,血管阻力增加性高血压,一般每日真量不超近8g,患高血压的老人应控制在5g以内。



(7)补充水分,水是生命最重要的营养物质,约占老人体重的45%。水可保持肾脏对代谢产物的清除功能,有足够的尿则可除去泌尿道细菌、预防感染。水可维持消化液的正常分泌量,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同时预防便秘。水可保持呼吸道适量的分泌液,清除呼吸道的病菌和残粒,水还有防止皮肤干燥、调节体温等作用。



根据疾病的种类,给以治疗饮食,还可弥补因疾病和老化过程本身引起的进行性营养缺乏。



3、饮食原则



通过有目的地选择饮食,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调节因器官老化造成营养不足或过剩。



(1)选择食物:保持营养的平衡,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和适量的含钙、铁食物。



(2)食物加工:应细、软、松。既给牙齿咀嚼的机会,又便于消化。



(3)烹调:应具有色、香、味,以促进食欲,因为良好的食欲是刺激良好消化的基本因素。同时注意烹调时间和温度的适度,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少食多餐:必要时每日加2~3次点心。



(5)增加纤维素;适当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可防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6)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卫生,不吃烟熏、烧焦、腌制、发霉或过烫的食物,以防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4、进餐护理



(1)进餐准备:



①空气新鲜。必要时先通风换气,排除导味。



②排便。清除周围的污染物便器等。



③清洗双手。提醒老人“准备就餐”,使其精神上作准备,提高食欲。



④准备合适体位。饭菜摆好后,向老人介绍本餐的菜名和主食,并给看一看、尝一尝、评一评使色、香、味刺激通过大脑进一步促进食欲。因为人在空腹时对食物的色、香、味反应特别敏感,往往某一饭菜的美味能使其食欲大增。



(3)注意事项;在进餐过程中,思想集中,细嚼慢咽,每口量不宜多,吃干食易噎或吃稀食易呛的老人,应注意进食的安全。



(4)喂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应给喂饭,护士应掌握适当的速度,与老人互相配合。



近年来由于营养支持疗法已进入现代医学实践,为了从饮食中摄取人体营养,进食的方法越来越先进,除了食从口入外,有鼻饲法、肠道高营养法及全肠道外营养(静脉高营养)等,可通过各种渠道为老年人输送食物和营养。



老年人的皮肤



皮肤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器官之一,它覆盖于全身,为人体抵御外来侵袭,称之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因此对老年人的皮肤护理必须先了解其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老年人皮肤的特点及损伤特征



(1)老年人皮肤的特点:



①皮下脂肪减少、萎缩、使汗液分泌减少,降低了皮肤的排泄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②皮肤脂腺减少、萎缩,分泌相应减少,使皮肤表面干燥,无光泽,不滑润,严重的可出现糖秕状脱落。



③汗腺减少、萎缩,使汗液分泌减少,降胝了皮肤的排泄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④表皮细胞减少和再生缓慢使皮肤亦薄。



⑤皮下毛细血管减少,血液流量降低,直接影响营养的供给。



⑥对外部环境的感受器减少,对冷、热、痛等感觉反应迟钝。



⑦皮肤色素沉着,颜色加深,同时还可出现老年斑和老年痣等。



(2)损伤特征:老年人的皮肤由于有以上特征,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刺激而损伤,如对碱的中和能力弱,受碱刺激容易引起皮肤瘙痒、慢性皮炎等。如依老年人皮肤的特点,注意卫生并给以合理的营养和护理,可以推迟或减慢皮肤的老化过程,起到保护皮肤作用。



2、老年人皮肤的防护



(1)环境卫生:由于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不利的环境往往可引起皮肤的损伤。



①保持心情舒畅。居室整洁卫生,陈设雅致,墙上挂些书画,室内摆几盆常绿花卉等,使周围环境调和,富有生气。



②局室采光要好。



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寒冷季节,每日要定时通风2~3次,以降低空气中细菌污染率。



④保持室温在20~25℃,老年人对冷、热的适应力低,室温过冷过热均可影响其健康。



⑤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空气里一定的湿度可使皮肤角层吸收空气中水分,保存在角层细胞的类脂质内,使皮肤保持柔韧,增强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抵抗力,同时预防皮肤干燥、裂口等病症。



⑥室外活动应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如夏季的清晨或傍晚荫深处。避免日光曝晒,损伤皮肤。



(2)皮肤卫生:清除空气中的微粒和皮肤代谢产物在皮肤堆积的污垢,同时养活体表的微生物。



①定期清洗。清洗过程是皮肤含水量最多的时候,合适的水温又可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延缓老化过程;清除污垢和微生物,保持毛孔通畅,汗腺和皮脂肪适量分泌,有利于预防皮肤疾病。清洗时要注意颈、腋下、腹股沟、会阴部等皮肤皱褶处,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至少洗脸两次(早、晚),必要时,餐后漱口,简单清洗一次,每晚睡前洗脚。每周洗澡一次,夏季可适当增加,如每天冲洗不用浴皂,温水冲洗即可。过多的洗澡或用皂可使皮肤脂肪丢失,失去滋润,出现干燥、粗糙,引起瘙痒或皮炎;浴水温度以35至40℃为宜,过热会使血管极度扩张,引起老人头晕,浴室温度过高还能导致缺氧。而浴水温度过低又容易受凉感冒;根据老人皮肤的特点选浴皂,以弱碱皂、硼酸皂、羊脂香皂为宜。防强碱损伤皮肤,发生浴后瘙痒;干燥季节浴后,趁皮肤湿时擦上浴油或洗剂,使皮肤保留水分,防干燥,防机械性刺激。清洗用毛巾应地柔软,洗时轻擦,以防损伤角层脱水。皮肤瘙痒时尽量避免搔抓或烫洗等强刺激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②老年人穿用的内衣褲应选用质地柔软、光滑、吸湿性能强、通气性好的纯棉、麻、丝织品。根据老年人不同的身材,适当宽松可减少对皮肤的磨损,同时有利于皮肤代谢的排泄,预防皮肤疾病;内诮被勤换洗,以清除汗味、油味、污垢和细菌,洗净的内衣裤应把贴身面外翻晾晒,充分利用紫外线的直射和风吹的杀菌作用,受潮湿后及进更换;冬衣、鞋质地应松、软、轻,保暖性能好,防受凉或冻疮。



③按摩皮肤。可使皮肤肌肉从被动活动中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必善皮肤肌肉的代谢和营养,又以增强皮肤对微生物的抵抗力。



(3)合理的营养:在皮肤疾病的发病中,许多与本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如荨麻疹、银屑病、过敏性皮炎等,往往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故合理的营养对保持皮肤健康和防治皮肤疾病有重要意义。为此,除生理活动需要的营养素外,应根据老人的皮肤的特征,适当调制饮食,多进蔬菜和水果。



①据国内外研究证明,紫外是引起人体皮肤发生皱纹、老化,甚至致癌的主要原因,而胡萝卜素可以保护人体的皮肤细胞不受紫外线损伤,应多选食黄色、橘色和红色蔬菜、水果,从中摄取维生素A来代替胡萝卜素。



②有皮肤粘膜破溃、糜烂的老人,应补充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类食品。③有皮肤瘙痒症的老人,除查明病因症治疗外,应避免酒、葱、蒜、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食品。



④老人对钙的吸收降低,又不适合多晒太阳,需从饮食上调节,选蛋类、奶类和适量的动物肝脏,以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⑤有手足干裂症的老人,宜吃绿色蔬菜,以补充维生素A、E,B防治皮肤粗糙。



⑥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可延缓皮肤老化。



(4)皮肤护理;依老人皮肤的特点,防治卧床老人的褥疮,是老人皮肤护理的重点。褥疮是骨突起部位的软组织与床之间的持续受压,致组织缺血缺氧、营养障碍而发生溃疡或坏死。营养不良,皮肤潮湿,尿和粪便污染,摩擦损伤等,也是卧床老人发生褥疮的原因,护理中应注意:



①控制压力分布。分散压力,避免体重集中压迫某部位,是预防褥疮有效的方法。间歇性分散压力,压力对皮肤损伤与时间成正比,压迫时间越长,皮损越重。一般压迫不应超过2小时,常用翻身、变换体位的方法达到分散压力。使用交替充气橡皮垫更可满意地达到分散压力;均匀分布压力,可使老人的体重分散到与床接触的全部体表区域,水床垫、沙床垫,可避免压力集中于骨突起部位;枕头垫于关键部位或固定体位,也可减轻局部的压力。



②控制皮肤的干湿度。保持卧床老人的皮肤表面不过干过湿,是皮肤护理的关键。由于粪便、尿液或汗液的潮湿,使褥疮形成的危险可增加5倍。尤其在意识障碍的老人,常伴有大小便失效禁,使皮肤受潮湿或污染,需按老人大小便失禁的护理原则给以护理。



③避免摩擦。注意床铺平整无皱褶,翻身或搬动时,应托起老人,禁忌拖、拉,防止衣扣、碎屑损坏皮肤。皮肤潮湿后应用软毛巾吸干水分,避免用力擦拭。需要抬高床头时,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以防沿坡度滑下,擦伤皮肤。



④防损伤,老人的皮肤损伤后易感染,护理过程中防止手表、指甲划伤老人的皮肤。对老人的手脚指甲应常修剪,以防自伤。



⑤按摩皮肤。翻身前后,用50%酒精或按摩乳按摩受压局部,以减轻组织缺血、缺氧、营养障碍状况。



老年人排便



粪便和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排便过程清除。由于人的老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均可出现生理功能减退。所以,便失禁是老年人常见的重要症状,也是老年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1、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使粪便过于干燥硬结,造成排便困难。便秘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通过适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可以避免的。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很多,但增龄使腓便的生理功能衰退是其主要原因。



①消化器官功能降低,咀嚼、吞咽困难,则蔬菜、水果和含纤维性的食物少;膈肌、腹肌、肠壁平滑肌及提肛肌等收缩力普遍下降,使排便缺乏动力和结肠粘液分泌减少等。



②年老体弱,活动少,肠蠕动减慢,使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过程延长,使粪便不能及时排出。



③内脏感觉减退,对排便反应的敏感性降低,当结肠进行定进的大蠕动时感觉不明显,不能促其及时排便,或容易被忽视,使排便刺激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④慢性疾病,如患肺气肿肺心病的老人屏气能力差;患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排便时不可太用力;有痔疮、有肛裂的老人为避免疼痛或出血,有意抑制排便;卧床的老人可因排便的体位不适或不习惯在床上排便而影响及进排便;甲状腺机能降低或维生素B族缺乏、神经性脊髓病变等也可引起便秘,肠道肿瘤影响粪便正常通过;意识不清和昏迷的老人容易便秘。



⑤药物性便秘,如收敛剂、神经节阻滞剂、止咳剂等均可引起便秘,尤其是滥用泻药造成排便肌群收缩力进一步降低引起恶性循环。



⑥进水量少,整个消化道水分少,使粪便的含水量不少而硬结。



⑦精神抑郁、焦虑、烦躁等也可引起便秘。



(2)预防和护理:老年人便秘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泄,粪便中的毒素被吸收可引起自身中毒,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恶心,腹胀,食欲减退,周身不知失眠等症状;排便困难可引起肛裂、痔疮等肛门疾病;强力性排便还可导致晕厥和脑血管意外,给老人带来痛苦和烦恼。预防、护理措施如下;



①找出便秘的原因。尤其是因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对症治疗。



②解除老人的思想顾虑和心理负担,尽量与医疗护理配合。



③生活规律化,使消化道的活动有节奏地控制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④调整饮食,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刺激肠壁加强蠕动。同时纤维素在不被消化的情况下吸收水分自我膨胀,增加肠腔容量而刺激肠壁产生蠕动,促使排便。含纤维多的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菠菜、豆芽菜、生拌蔬菜、水果等均有通便作用;增加进水量,多喝饮料。每日清晨饮一杯淡盐水,可促进肠蠕动,保持胃肠道足量的水分,软化粪便;适当增加脂肪食物。油脂可润肠,如花生油、芝麻油等。多食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粗粮、麦麸、瘦肉等。以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胃肠正常蠕动,有利于粪便的排泄。



⑤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其适量的体育活动,可提高排便肌群的收缩力。卧床的老年人,可给予被动活动。



⑥腹部按摩,用双手顺结肠蠕动的方向揉动腹部,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进行。



⑦用开塞露通便,可起到滑润粪便作用。使用前将开塞露头部切开,或用粗针头将封口刺一小孔,先挤出少许液体滑润管端后插入肛门。当药液挤进后,保留到不能忍受进再排便。



⑧小剂量灌肠法,用2~3个开塞露。一般不给老年人大剂量灌肠,因结肠突然排空易引起休克



⑨缓泻剂帮助通便。以麻仁滋脾丸、石蜡油等。



⑩手抠法。老年人持续性便秘,多是硬结粪便堆积直肠。在以上办法均无效时,可采用手抠法。方法为戴手套,涂润滑油,食指或中指轻轻插入肛门,由浅逐探抠出粪块。结束后,用温水清洗局部,必要时湿敷,帮助肛门括约肌回缩。



2、腹泻



腹泻指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但引起腹泻的疾病可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碍并迅速被排泄,使营养和水分大量丢失,可降低身体各部的生理机能。尤其是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随增龄而减退,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腹泻时,易造成营养不良、水和电解质失衡,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故老年人腹泻的护理尤为重要。



(1)原因;



①衰老致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如牙齿老化,影响食物的咀嚼;种种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道功能降低,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导致腹泻。



②由疾病引起的腹泻,胃肠道充血,如结肠炎、痢疾、消化道的各种癌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均可引起老年人的慢性腹泻。



③饮食不当,某些食物引起结肠过敏性反应,食物纤维过多,刺激结肠蠕动加快、加强而腹泻。



④营养不良,烟酸缺乏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及结肠广泛炎症。



⑤药物性腹泻,如刺激肠道药物,导泻药过量,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等。



⑥心理因素,当心理上突然受到强烈的打击也可引起腹泻。



(2)预防及护理:



①饮食原则。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少渣少油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如饮食所含营养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时,应从肠道外补充营养。腹泻严重时,可短期禁食,或吃清淡流汁,如米汤、面汤、果汁等;恢复期吃少渣少油壮半流食,如精细肠面、稀粥等,止泻后,吃软食,如蛋羹、菜泥、瘦肉末、软饭等。



②卧床休息。腹泻使营养大量流失,造成老人身体虚弱,为减少热量消耗,需适当休息,必要时观察血压和皮肤弹性,注意有无脱水电解质失衡现象。



③观察大便色、性、味、量,尽早采集标本送验,帮助诊断,及时治疗(大便标本尽量选择新鲜、异样的、如脓血、粘液部分)。



④补充水分。饮水量不够时,可用补液防脱水,保持电解质平衡。



⑤皮肤护理。保护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皮肤皱褶处用软毛巾吸干,必要时涂5%鞣酸软膏以防皮肤破溃,肛门周围的皮肤常因频繁的稀便刺激发红,可涂搽异常氧化锌软膏。严重者每日两次局部灯烤,每次20~30分钟,以保持皮肤干燥;稀便常流不止者,为保证皮肤完好和治疗的进行,可暂用纱球堵塞肛门口,以防大便流出。



⑥掌握卧床老人排便的规律,及时接便盆,保持被单整洁,脏湿后及时更换。



⑦被疑为传染病腹泻的老人,应进行消化道隔离。



3、排尿



排尿是一种受意识控制的较复杂的神经性反射活动,主要由膀胱和尿道来承担的生理过程。正常排尿无任何异常感觉。由于大脑皮层尿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的功能是龄增长而衰退,同时膀胱括约肌和尿道括约肌逐渐萎缩,使膀胱容尿量减少,造成老年人的膀胱既不能充满,又不能排空,往往出现排尿异常,有夜尿增多、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



尿失禁,是指老人不能自控排尿,使尿液不自觉地不停地从尿道流出的症状。



(1)原因:



①大脑皮层控制能力消失或意识障碍,如昏迷、瘫痪。



②衰老使排尿器官功能能减退。如膀胱颈部肌肉和盆腔底部的支持组松弛,当腹腔压力增高时,使膀胱内压力超过膀胱出口处和尿道阻力,尿液便溢出。女性老人常在咳嗽、大笑时产生短暂的尿失禁。



③因疾病引导起的尿失禁。膀胱口处或尿道疾病,急性泌尿系感染、老年性阴道炎、病重意识不清时易发生此症状。



④心理因素,心理受到强烈的打击。



⑤排尿神经中枢机制失调,引起无抑制神经性膀胱(大脑皮层排尿中枢神经细胞功能减退,膀胱收缩力增加,容量减少,残尿增多)。



⑥药物性尿失禁,服用镇静药或利尿剂引起尿失禁。



⑦距离厕所远,取便器困难或居住环境的改变而不适应。



(2)护量:



①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和护理。



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长时间潮湿或尿液刺激引起皮肤糜烂,发生褥疮;神志清楚的男性老人用便壶接尿,便壶口与皮肤接触处垫以质地较软的手纸或布类,以防壶口长期刺激局部皮肤引起损伤,每次尿后及时倾倒,冲洗便壶,擦干后再用;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的老人,可选用大小合适的尿具固定在阴茎上,保持管道通畅,以防引流不畅,造成尿液浸泡龟头,引起糜烂。翻身时应防脱落,每日取下清洁,晾干后再用。发现局部有过敏反应时停用。女性老人可兜尿布或用大口便壶、弯盆;对顽固的尿失禁老人,应给以留置导尿管(导尿操作用留置尿管的处理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感染。)掌握老人的排尿规律,接近排尿时,协助、等待排尿;保持被褥整洁、干燥,必要时垫油布、中单、尿垫、湿后及时更换;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肛门周围每日1~2次。每次排尿后也应清洗。



 



③老人有尿意即应及时排尿,不应憋尿.



④当需要时间较长的治疗,检查或外出活动时,应事先排尿,到新环境时首先了解厕所的位置,以便及时排尿。



老年疾病的特点



人在成年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将出现生理学、生化学、形态学待方面退行性变化。到老年后,由于各器官组织的逐渐衰退,各器官功能普遍降低,储备能力、代尝能力差,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弱。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疾病的反应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即使是患同种疾病,老年人的症状也不同于青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依据老年疾病的特点,需及进地发现问题,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如果忽略了三早,易出现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以到危及生命。



1、临床症状表现不曲型



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感觉中枢、体温中枢、咳嗽中枢、呕吐中枢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对疼痛的定位能力下降,痛觉不敏锐,严重感染时也可能不出现体温升高。患呼吸道炎症时也可无呼吸加快或咳嗽。如肺炎的临床表现是高热、胸痛、咳嗽、白细胞计数增高,但老年性肺炎临床表现则很不典型,由于痛阈升高,病人可以没有胸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降低,休温调节功能差,可以没有发热或只有低热,没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即使有咳嗽,痰量也较少,多为白色粘液痰,由于对疾病的反应差,白细胞计数也可以不升高。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思睡、腹痛、腹泻。起病初期表现有生活规律改变(起床晚,不愿活动),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重者可由嗜睡至昏迷,还可有心慌气短、心律不齐水肿、血压降低等。因此在护理年老病人时要善于观察和摸清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早诊断、早治疗,对老年人疾病的早日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又如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时很少见到象成年病人那样剧烈的心绞痛,而只有轻微的不适感,有的还可完全无疼痛。经常是在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后或行心电图检查时,才发现有心肌梗塞。一些老人可无心绞痛病史,或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等。有时则表现为急性心功能不全、休克、血压降低、心律不齐等。还有表现为牙痛,心电图检查发现为心肌梗塞。所以老年人患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常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或其他疾病。



糖尿病为老年人的常见病,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常不典型。这是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无口渴感觉,还可无多食和多尿。随年龄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排泄葡萄糖的肾阈值增高(在查尿糖时为阴性),故糖尿病老年人的症状为隐匿性而不典型。



2、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老年人神经反应发迟钝,发病较隐潜,症状不典型,当症状明显时疾病已发展到晚期,加之老年化体力衰退,康复能力差,某一个脏器遭到侵害时,对已衰退的其它脏器,也会产生某些影响,并导致发生其他并发症。病程长反应了老年病的不易康复。如老人虽不常发热,一旦发热,持续时间会长。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青、老年都可患病,在青年一左右可康复,而老年人发热持续时间长、多低热,控制不及时会引起肺炎。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也需要较时间才能康复。卧床过久还可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肌肉废用性萎缩、骨质疏松症等,甚至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体位性低血压等。



老年人因抵抗力降低,局部感染易发展为全身性感染或出现中毒性休克,还可转变为顽固的慢性过程。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高烧,老年人都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临床上要重视。



3、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时,病情发展较迅速,容易出现危象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对机体出现的病理状态不能调节、代偿,由于对疾病的反应性差,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时机,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发展,因之组织器官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差,在急性病或慢性急性发作时,易出现脏器功能衰竭。老年病人容易发生的危象有:



(1)水和电解质紊乱:人到老年体液系统常发生一些改变,总体液量在青年人占体重的60%,老人仅占50%,明显低于青年人,故易引起水与电解质的失衡。老年人口渴中枢的敏感性降低,对失水的调节常较青年人缓慢,调节能力也低。呕吐和腹泻对于青年病人由于调节及代偿能力强,只要及时治疗原发疾病,常不致造成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对老年病人,原体液量就明显低于青年人,自身调节及代偿能力又差,失水量虽不多,也常可造成脱水,特别是老年人,即使出现脱水,也常不感到口渴,必须给予注意,对舌是否干燥,皮肤弹性是否减退及少尿、体重等,均要密切观察,不能因无明显症状而掉以轻心。



脱水指机体丧失水分的状态,是由水分和溶质组成的体液缺乏的状态。因此水分的丧失必定伴有电解质的紊乱,水分表失过多称缺水性或高张性脱水,电解质丧失过多称为缺盐性或低张性脱水。



(2)易发生意识障碍;老年人患肺炎、急性心肌梗塞或其它疾病引起的低血压、低血糖、胃肠道出血、电解质紊乱与脱水等,均能引起意识障碍。甚至对青年人不在意的发烧、腹泻、对老年人也会引起意识障碍。



老年人容易发生意识障碍的原因,为老年人神经系统有衰变,如神经细胞与脑重量的减少,尚存的脑神经细胞功能减退。随着年龄增加,除脑细胞逐渐减少,脑重量减轻外,尚有脑体积缩小,脑回变窄、脑沟增宽和脑室增大、神经纤维变性、老年色素和淀粉样物出现以及脑血管不同程序的硬化等。老年人脑神经系统有了以上的变化,对外在或内在的一些病变或功能失调的适应能力降低,易导致意识障碍。



(3)易发生心律紊乱和心力衰竭:导致老年人心律紊乱的心脏以外的原因,有甲状腺机能亢进、药物(特别是洋地黄等强心甙)、电解质紊乱、感染、缺血和缺氧等。过劳、用力过猛、情绪激动、饱食、烟酒或浓茶等,也是老年人心律紊乱的诱发原因。



老年人心律紊乱时,心脏本身的原因有心脏内的传导系统有明显老化现象,主动脉瓣环和二尖瓣有钙化,心室肌、心肌纤维间有纤维性改变,心肌纤维内有脂褐质(一种衰老色素)蓄积。



所以,老年人可能发生各种心律紊乱。



由于老年人心脏的代偿能力下降,当患急性病时,心脏增加了额外负担,有造成心力衰竭的可能。此外,一些慢性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慢支气管炎),在较长的病程发展中,可使心脏受累,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和肺原性心脏病,当这些慢性病急性发作时,心脏也出现相应类型的心力衰竭。为此对于老年病人要特别警惕心律紊乱及心力衰竭的出现,密切观察心律(率)的变化,用洋地黄者,注意毒副反应。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预防感冒及防止各种感染。



(4)酸碱平衡失调:正常人体液的酸碱度是衡定的。血液中存在着许多缓冲体系,对体液的酸碱度变化均能起缓冲作用。此外,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可通过改变呼吸深度和频率,控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肾脏可通过对酸性离子的排泄和对碱性离子的吸收,控制酸碱离子的排出量,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肾等器官功能降低,对体液碱平衡的调节能力亦低下,因此在患病时,易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其中以代谢性酸中毒较多见。病人常感无力、嗜睡、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昏迷。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病变化及时处理。



4、同时并存多种疾患



老年人患一种慢性病者很少,多数并存多种疾病,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患有脑血栓、心肌梗塞或糖尿病等有相互关连的疾病。有时同进患有胃溃疡、心力衰竭、肺炎等没有关连的疾病。



无论哪种情况,由于多种疾病的相互影响使预后不佳。



人的一生中,体内各脏器、器官之间各有其功能又密切配合、相互调节,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机能。在某一脏器患病时,多个脏器、多个系统又相互配合,共同与疾病抗争,以维护、保持机体的健康。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和代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无意外打击时,尚可在较低水平上保持内在的稳定,但在患病或应激状态下,则易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现象。心、肾、肺、脑等器官对调节体环境的稳定平衡关系很大,最易发生问题,且康复缓慢。



5、用药特点



由于老年人肾脏排泄率减低,肝脏代偿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迟缓,且易于蓄积,使体内药物浓度升高。如洋地黄药物只需青年人的1/2或1/4量,即可获得治疗效果。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均与青年人不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故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更需慎用。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弱,基础代谢率降低,对易诱发低体温的药物如氯丙嗪和巴比妥类不能轻易使用。呋喃坦丁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可明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患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易发生精神错乱。总之老年病人的用药总是休十分慎重。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老年人的饮食
下一篇:老年外科病人护理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