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段锦”命名的气功有多种,这里介绍的动功八段锦是其中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本功法由八种立式气功导引套路复合而成,其每式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全套动作精炼,运动强度适中,有调敷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如应用得当,能防治多种疾病。
“八段”是一个约数,并不限于八种动作;“锦”,原意指彩色丝织品,以其瑰丽多姿喻称本法的有效与珍贵。早在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著录以“八段锦”命名的气功书目。洪迈《夷坚志》曾述及以“八段锦”命名的气功套路,但所述为坐式八段锦,有异于本法。较完整地记载本法的早期文献,是南宋初曾慥的《道枢·众妙篇》,但当时并未冠有“八段锦”之名。南宋后,本法流传颇广,方法亦不断演变。本文所述的八段锦法,据近人考证,其最早文献出处为清光绪年初托名梁世昌编撰的《易筋经图说》。现代流传的八段锦功法有南、北派之分:南派即本法,以其注意柔和,更适用于病人及年老体弱者锻炼之用,或称“文八段”;北派为本法之变式,以其注重刚劲,或称“武八段”。此外,亦有称动静结合的八段锦导引法(十二段锦疗法,见后文)为“文八段”或“坐八段”,而称本法为“武八段”或“立八段”的。
[基本内容]
本法的导引动作,习惯上匀以歌诀形式表达,简述如下:
一、两手托开理三焦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附腿侧。两臂外展,掌心向上,约至肩平处,乃屈前臂至头顶上方,覆掌,十指交叉,然后翻转掌心向上,如托物上举,同时足跟顺势踮起,两手分开,两臂内收复原,如鸟敛翼。反复进行。上举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由直立势左足平开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同时,右臂曲肘,从胸前握拳,如拉弓弦向右,左手中食指竖起,余三指环扣,从右臂内作推弓势向左,左臂随之伸直,头亦左转,目视指尖,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推弓拉弦势吸气,左右换式时呼气。
三、调理脾胃须单举
直立势同一式,左臂外展并翻掌上托,五指并拢,指尖向右,左臂伸直,头仰视手背。同时下方之右掌作按物势,指尖向前。左右互换,反复进行。上托下按势吸气,互换时呼气。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直立势同一式,但两掌贴紧腿侧,头向左后方缓缓转动,目随之后视。然后,头再前转复原。左右交替,反复进行。转颈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由直立式,左足平开一步,身体半下蹲,作高马步势,两手反按大腿上方(虎口对腹),头面躯干缓缓前俯,继之,向左、向后,复向右、向前,缓缓作圆环转动,上身由俯而仰,复由仰而俯。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如法进行。由俯而仰时吸气,由仰而俯时呼气。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腰椎两侧,上身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反复进行。本式自然呼吸。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由直立式平开左足一大步,作骑马势,两手握拳,贴置腰侧,拳心向上;左拳向前平击,拳心向下,怒目奋力;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左右交替进行。击拳呼气,收拳吸气。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直立,并足,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足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时昂首,作全身提举势。然后足跟顿地复原。反复进行。提跟时吸气,顿地时呼气。
[临床应用]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凡体质不很虚弱,活动无明显障碍者,都可采用。对神经衰弱、冠心病、慢性气管炎、内脏下垂、慢性腰背痛等病症尤为适用。可根据疾病与体质的具体情况,或全套采用,或重点择取其中的一节或数节。如用于强身保健,可全套采用;如患内脏下垂者,可重点择用“托天”、“单举” 等动作;患呼吸系统疾病可重点择用“开弓”及“摇头摆尾”的动作;腰背疾病可重点择用“攀足”、“背后七颠”、“摇头摆尾”等动作。
[注意事项]
1、眩晕症发作期间,不宜采用“往后瞧”及“摇头摆尾”等式。
2、心力衰竭者,不宜作“攒拳”一式,或改“怒目奋力”为缓缓伸拳。
3、直立性低血压者,慎用“托天”、“单举”、“背后七颠”等式。
4、每式动作的重复次数,应按体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宜渐次增多,不可骤然作超负荷锻炼。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病及重病恢复期患者,尤应注意。
[按语]
八段锦法是以防病治病为主要目的气功套路,此类功法是传统导引术中应用最广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宋以后,以“锦”命名的气功套路钟繁多,有“四段锦”、“六段锦”、“八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二十四段锦”以迄“百段锦”等等。其中,本期所述的动功“八段锦”与动静的“十二段锦”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两种,可称传统气功之双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