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以后,大多会陆陆续续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慢性气管炎、冠心病、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病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会陆续出现些病情变化的新线索,而造成点滴的、不引人注意的新变化,往往是疾病加重和变化的开端。如忽视或忘记这些新症状的出现时间,待病情严重时,就无法向医生准确地诉说病情,给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救治措施不利。
有什么办法能弥补这一漏洞?有———自建家庭小病历。
其一,找一个专用日记本,并注明某某人的病历。然后在病历的开头,先记录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籍贯、职业变化、婚育情况、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等。
其二,就是具体记录病情,如何年何月何时发生哪些症状,病情如何?当时医生诊断是什么病?都做过哪些检查,结论如何?治疗方式是门诊、住院或留观?治疗用过哪些药、时间起止、剂量多少、药效如何?以及是否还在用药、每次看病情况、医生意见等。
其三,要注重记录以往未出现的新症状、新表现,要特别记清楚症状出现的时间,当时的环境或条件;如生气恼怒、忧伤悲痛,或是用脑过度和较重体力劳作后,或暴饮暴食等。
此外还应记录当时新症状的程度,如是隐痛还是心区痛或刺痛,心跳每分钟几次或发热到多少度等等,尽可能把情况记录准确。
到医院看病时,一定要带上你的“小病历”供医生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