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和增进友谊的一种手段。因此交谈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愉快而成功的交谈不仅有利于人们在交际中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也能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享受。但是爱说话的人不一定善于与人交流,而不健谈的人也未必不受人欢迎。奥妙就在于是否懂得“交谈规则”,即懂得怎样尊重与之谈的对方,这样才能使交谈得有效、有益而愉快。
一、不要只当说者
交谈就是交流性的谈话,因此交流思想是主要目的。既然是交流,就应该给予对方说话的机会。但是有些人似乎并不想真正理解对方,或者说没有倾听的耐心;只习惯于当演讲者而不习惯于当倾听者,结果使交谈变成了他滔滔不绝独自发挥的演讲,使对方听不进又走不得。有人说:“善于交谈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因为,没有倾听,就不能理解,而交流和沟通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不要随便打断别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讲话习惯。有的人因喜欢从头讲起而显得冗长;有的人因不漏细节而显得罗嗦;有的人因取其梗概而不易明了。但无论是否习惯对方的讲话方式,都不应该随便提问或从中插一杠子表述自己的见解。即使对方在表达上没有做到清晰无误、详略得当,或者存在着偏见和错误,也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思路而应该等对方说完。
三、不要老是纠正别人
有的人在交谈时似乎并不注意对方想表达的主题,而老是注意别人是否有表述上的错误并且喜欢纠正别人。且不说其纠正得是否正确,就说这种交谈的习惯,也因引起了主题外的争论而破坏了交谈的气氛。其实日常口语不同于书面语那么规范,只要语言没有引起歧义,这样的纠正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是真正南需要纠正的,也应该以讨论的方式而不是以争论的方式。
四、不谈别人不感兴趣的事
共同的兴趣是有效交流的基础,正所谓“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交谈是时应该选择双方都较感兴趣的话题,不能只顾自己的谈兴而勉强对方奉陪。比如有些男士喜欢高谈阔论自己的嗜好;有的女士津津乐道于家长里短、自己孩子的聪明等等。这类内容注注会使对方感到是在浪费时间,而假装倾听只是出于一种礼貌。鲁迅曾说:“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导于谋财害命。”虽说勉强对方倾听不至于是谋财害命,但无视别人的感受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尊重。
五、不要“接龙”和“填充”
相同的兴趣能促进交流,但也容易引起“接龙”和“填充”。尤其是性急的人,注注对方刚开个头,他就急着替别人讲完或作个补充。对方开了几次头,他就接了几次“龙”;对方讲了几句话,他就做了几道“补充题”,令对方谈兴顿减。其实,同一个话头能引出不同的谈话内容。比如“今天天气很热”,可以引出“恐怕会下雨”,也可以引出“可惜空调坏了”,还可以引出“我有些不舒服”等等。接话头往往会把别人要讲的话题扯开十万八千里,而不恰当的补充还会曲解别人的意思,令人啼笑皆非。
六、不要像个审讯者
有的人倒是很愿意听别人讲话,但是这种倾听是建立在他的提问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这种人往往充当着把握谈话内容的主宰,谈话则以做“问答题”的方式进行:他问,别人答。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对方忙不迭地答。。而且常常没等对方答完,后一个问题已紧接着提出来了。这种人只注意捕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却不顾对方是否愿意回答或双方是否处于平等的交谈地位,结果使交谈变成了“审讯”。事实上,持这种谈话方式的人因为无法跳出已有的思维框架而未必会有多少收获。
七、不要显示自己或贬低别人
交谈中最忌讳“自我感觉良好”或假装无意地贬低对方。相对来说,前者像进底之蛙,而后者则是不具备起码的交际素质。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高贵”的人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再“卑贱”的人也有别人所难及之处。因此,自感“高人一头”的人大可免开尊口也用不着贬低别人。如果自我感觉太良好,不仅显得浅薄,而且因拒人于一步之外也很难与人沟通。
八、不要漫不经心
与人交谈应该集中精神,不能由于自己注意力的分散而迫使别人重复甚至曲解了别人的意思。有些人交谈时不仅因注意力不集中而答非所问或前言不搭后语,而且行为上也表现出了漫不经心。比如在对方讲话时东张西望而却步,一会儿叫住这个一会儿和那个打招呼;一会儿翻翻这个掏掏那个,一忽儿又突然想起了什么事,这些表现都是对说话者的极不尊重。
礼貌交谈实际上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法则。不懂礼貌交谈的人,不仅无法真正与人交流和沟通,而且因为经常地破坏交谈气氛而使乐意与之交谈的人越来越少。于是,又因为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从而更不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那么这个人也就越不容易受人欢迎和接受。所以,如果我们不希望走进这种恶性循环并且希望与人坦诚相交,那么,我们就应该礼貌交谈。当然,你可以无视这种礼貌交谈的法则,但是你却不能强近别人接受你。换句话说,你有我行我素的权利,别人就有讨厌你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