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民族对肥胖有不同的认识,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观念。在一些国家的民族,他们的社会习俗是以肥胖为美,在欧洲的英国伦敦就曾有一群体重总计1100kg的肥胖女性开过肥胖大会以肥胖为美,她们认为对画家来说,胖女子是富饶、多产、快乐的象征,愈是圆鼓鼓的女人,愈是幸福的代表,才够得上是“真正”的女人。在西太平洋的岛国汤加王国,全国上下均以胖为美,女子不胖则没人娶,美女的要求是脖子短,身如圆桶看不出腰身。在毛里塔尼亚的一些地区认为越胖越美,女子出嫁前都要有一段时间天天吃好饭,睡大觉,使身体养胖。
以肥为美在我国也有过长远的历史,汉唐时期的墓穴绘画中的女子均是颜面丰腴、体形宽阔,就连那名姬杨贵妃也是一个偏胖的人。明清两代虽属不同民族当政,但肥胖者均多,被称为肥贵人,明朝包括朱元璋在内的16个皇帝中,有10人患肥胖症,占62.5%;清朝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12个皇帝中有3人肥胖,占25%。在西方医学未传入我国之前,肥胖症历代均未把其作病医治,而认为肥胖只是体质分类的一个方面,注意改善体质方剂的应用,清宫医案中就记有三仙饮(炒山楂、神曲、炒麦芽)、加味三仙饮,清热利湿代茶饮、清热理气代茶饮、清热化湿代茶饮、宫廷仙药茶等几十个组方当茶饮以助消化、减肥降脂。这为临床治疗肥胖症,进行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