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颈椎遭受较强大外力作用时,髓核内压力超过其生理限度范围,可造成颈椎间盘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等破裂,髓核即可形成向椎管内的突出或脱出;若突出的程度较小,未能侵及脊髓或神经根,则不表现脊髓神经受累的临床症状。
外力造成的颈椎间盘损伤可使髓核突出或脱出,如有某种原因致使后纵韧带强度变弱(如先天性因素、外伤、劳损等),则髓核可以均匀地突向椎管,或者经由破裂口游离到脊髓的前方而直接压迫脊髓,引起急性脊髓损害,造成瘫痪,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双侧感觉、运动丧失,大、小便失禁,生理反射消失等弛缓性瘫痪,与脊髓震荡、脊髓休克、脊髓挫伤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脊髓损害的进一步加重。
颈椎间盘损伤以后可以潜伏很长一段时间,几年或十几年以后才发病,或在原发性脊髓损伤截瘫有所恢复的基础上出现症状的反复,称为晚发性脊髓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遭受损害的椎间盘组织发生变性,受损椎间盘节段可以出现应力的集中现象,导致局部组织的慢性损伤,如小关节骨关节炎的变化及椎体缘骨赘的形成等,使已被突出的椎间盘所占去的椎管空间进一步减少,而产生晚发性脊髓损害。临床表现与脊髓型颈椎病相似,如脊髓前方原发性长束受累症状,相应脊髓节段平面的局限性肌肉萎缩等表现(详见颈椎病的临床病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