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流行,多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
1、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血液、尿液及脑脊液中,此病毒耐低温,对热、紫外线照射、70%酒精等耐受性低。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2、临床表现
发热,可高达40℃同伴食欲减退,精神不佳,头痛、呕吐等。双侧腮腺肿胀(偶可见到单侧发生),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边界不清,有轻度压痛,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加重。在两侧颊粘膜上,可见腮腺管红肿。有时舌下腺、颌下腺及颈淋巴结肿大。发病3-5天后体温及腮肿逐渐消退。整个病程约2周左右。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之外,还可侵犯神系统和其他腺体,引起多种并发病。
常见并发症有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
(1)脑膜脑炎:当病程中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嗜睡、烦躁甚至惊厥、昏迷,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血压增高、相对缓脉甚至出现颈强直、克氏症阳性可视为脑膜刺激征。
(2)胰腺炎:病程中热骤然升高,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剑突下腹肌紧张、压痛明显,尿、血淀粉酶急剧升高,但腮腺炎本身也可致淀粉霉增高,所以仅凭淀粉霉增高或只有轻度腹痛者,不能诊断为胰腺炎。
(3)睾丸炎: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儿童,腮腺同时睾丸一侧或双侧红肿痛。
3、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在当地,如学校、幼儿园有腮腺炎流行,并有接触史的,则有重要参考价值。
(2)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以耳垂为中心的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
(3)血及尿中淀粉酶值增高,也有诊断参考价值。
(4)有条件者可对唾液、尿、脑脊液、血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4、治疗与护理
(1)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抗生素无效,一般选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中药方剂口服。在腮肿的早期作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减轻疼痛与肿胀。也可用茶水或醋将中药如意金黄散调成糊状后温敷。如果有并发症出现,则应采取相应的药物及治疗措施。
(2)卧床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如并发睾丸炎时更需卧床休息,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以减轻肿大的阴囊坠痛。重者局部以青黛3g、雄黄6g、明矾3g、冰片1.5g研末油调后外敷。
(3)合理的饮食,宜给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避免酸、硬食物。酸、硬食物会使唾液分泌增加,从而刺激红肿的腮腺管口、加重疼痛。要给患儿多喝开水,以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
(4)发热的护理,当体温发热超过39℃时,可用解热剂或采用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
(5)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发生继发感染。对于不会漱口的婴儿需作口腔护理或勤喂开水。
(6)加强病情观察,一旦发生并发症表现,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5、预防
(1)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流行期间,集体儿童机构应加强晨间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患者,加以隔离。
(2)自动免疫,采用腮腺炎疫苗作自动免疫,通过喷鼻和气雾吸入均可。尤其前者操作简便,以0.3ml分等量喷至两鼻孔,喷前擤鼻涕,喷后仰头2-3分钟。已接触患者处于潜伏期的对象接种疫苗,可减轻临床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