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1.5岁以下,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泻、呕吐,因吐泻大量体液丢失,加之摄入不足,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造成脱水和酸中毒。这是小儿肠炎治疗护理中的一个关键。
1、病因
主要由于肠道内感染,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肠道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多见),也可由于肠道感染,如获至宝肺炎、中耳炎等,及喂养不当所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多数由于饮食不当或肠道外感染引起,少数亦可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①临床症状较轻,每天腹泻次数多在10次以下,大便黄色或带绿色,水分不多,偶有呕吐。
②病儿精神较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紊乱症状。
③大便镜检仅有少量白细胞及脂肪球。
④注意观察检查肠道外感染灶,如中耳炎等。
(2)重型腹泻: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轻型腹泻转变而来,部分病儿与其营养状况有关。
①腹泻、呕吐较严重,每天腹泻次数在20次左右,亦有次更多的,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次大便含水分可达数十毫升,排便时无里急后重,呕吐较频,每天在10次以上。
②脱水的临床表现与脱水程度有关,详见表3-4-3。脱水的性质,按同时丧失的钠和水的比例而定,分为等张脱水、高张脱水、低张脱水,临床最多见为等张脱水。酸中毒时病儿唇周鲜红,呼吸深快(6个月以下婴儿呼吸改变明显)。如并发低钾血症,病儿肌张力低,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膝反射迟钝或消失,心电图可见U波。此症多见于营养不良的慢性腹泻病儿,或急性腹泻脱水纠正后。水和电解质紊乱处理不当会危及病我生命。
③长期腹泻可导致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乏,且易患尿路感染,鹅口疮等并发症。
3、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大便稀水样。
(2)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及脂肪球。
4、治疗与护理
(1)轻型腹泻
①治疗肠道外感染灶。
②调节饮食。一般不禁食,呕吐频繁者可禁食数小时,然后喂稀释奶(两份牛奶+1分米汤或水+5%糖),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恢复正常喂养。如有母乳喂养最好。
③对症处理。选用助消化及收敛等药物,如胃蛋白酶、多酶片、鞣酸蛋白、乳酶生等。
④用口服补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h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服时要少量多次,不禁食、不禁水,以防发生高钠血症。
(2)重型腹泻:
①饮食疗法,吐泻严重者禁食6-12小时,待脱水基本纠正,吐泻好转开始喂奶,其方法同轻型腹泻调节饮食的方法。
②控制感染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首选新霉素,此外,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吡哌酸等均可选用。
③液体疗法,根据脱水的程度及性质,选择不同张力的液体及合适的用量治疗。其原则为先盐后糖、先浓厚后淡、先快后慢,见尿给钾。累积损失选用补液治疗,脱水基本纠正后补充继续丢失的输液,也可选用稀释的口服液盐(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500ml)继续治疗。
④腹胀严重者,除适量补钾外,可用肛管排气或用适量新期的明,还可用新鲜葱姜捣成泥,装在纱布袋中,敷于脐部。
⑤脱水纠正后静脉补充钙剂。
(3)营养不良或腹泻较久者:应补充维生素A、B、C、D,以及少量输血等支持疗法。此类病儿喂养很困难,可选用新鲜小米粥汤,胡萝卜泥,再渐添加稀释牛奶,继而过渡到正常饮食。
(4)护理: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病情恢复。仔细观察病情,有无与诊断不符合的症状。准确记录呕吐、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涂油,保护肛门周围皮肤,预防尿布皮炎。已发生尿布皮炎可照神灯,涂5%鞣酸软膏或金霉素鱼肝油。病儿用的奶瓶、奶头要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喂奶前要洗手。定时测体重。整洁的居室环境,舒适的衣着,这些使病儿精神愉快,有利于病儿康复。
5、预防
(1)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断乳的婴儿不宜在夏季断乳。
(2)添加辅助食品时,每次只限一种,逐渐加量。
(3)人工喂养病儿,注意奶瓶、奶头消毒。
(4)在集体托儿机构中,如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肠炎病儿,宜早期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