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0年第2期第7卷 经验交流
作者:胡国强 伊继玉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立医院,山东 滨州 256617
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2-0085-01
1996年8月~1998年6月,我们联用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0例作对照,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 WHO诊断标准。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9~69岁,平均61.7岁;病程20日~21年,平均6.52年;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2例,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5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2例,自发性心绞痛1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8~69岁,平均 60.9岁。病程23日~22年,平均6.37年;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4例,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4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例,自发性心绞痛1例。2组均以胸闷或胸痛、心悸、气短、乏力、舌质淡、舌边瘀血、苔白为主要症状。2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型、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30 ml(每1 ml含黄芪2 g)、川芎嗪注射液0.2 g加入5%葡萄糖450 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5日,共用2个疗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每1 ml含丹参、降香各1 g)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同上。2组其它治疗基本相同,如口服消心痛,静滴极化液,心绞痛发作时含服少量硝酸甘油。
治疗中每日记录血压、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每周记录1次心电图。
1.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1]标准。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次极量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静息心电图或次极量运动试验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 mm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2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30例中,显效20例(66.66%),有效8例(26.67%),无效 2 例(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1例(36.67%),有效10例(33.33%),无效9例(30.00%),总有效率7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1,P<0.05)。
2.2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30例中显效15例(50.00%),有效8例(26.67%),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30例中显效10例(33.33%),有效5例(16.67%),无效15例(50.00%),总有效率5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9,P<0.05)。
2.3 治疗组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属本虚标实,气虚为本,血瘀为标[2]。“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血脉运行不畅,瘀于脉道,不通则痛。故治疗大法为补气活血,这与以往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所不同。黄芪能补益脾肺、益气升阳,以助气血生化之源。现代药理分析,黄芪有明显改善心功能及抗氧自由基作用,可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并能通过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3]。川芎的主要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开郁,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阻滞细胞外Ca2+内流,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血压[4]。两药合用,补气活血,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机体气血旺盛,血脉通畅,冠状动脉循环得以改善,心绞痛得以控制。
作者简介:胡国强(1962),男(汉族),山东滨州人,主治医师。现任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发表论文18篇。
参考文献:
[1]陈可冀,廖家桢,肖镇祥主编.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18319.
[2]刘康永,石美雅,林迈,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84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2):128.
[3]吴兰珠,缪建华.重用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2):6264.
[4]李玲玲,刘国树,温新华,等.川芎嗪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2):5557.
收稿日期:199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