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厌食症专题 > 基本知识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有关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心理因素

  青春期,女孩伴随第二性征发育而来的是日益丰腴的体形。对此,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苗条”的愿望。青春期是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社会观念左右着胖瘦美丑的标准。在文明和发达的社会中,有一种以瘦为美的认识误区。这就是为什么20多年来社会文明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以消瘦为特征的神经性厌食症患病率却呈明显的逐步上升趋势,尤其在某些职业中,如芭蕾舞演员、时装模特中,该症的患病率是普通群(同龄)的3—4倍。

  另外,神经性厌食症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群;在城市中,私立学校的女生患病率高于普通学校。

  2. 个体的易感素质

  这类患者常常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追求表扬和赞美、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

  有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3. 下丘脑的功能异常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存在明显的下丘脑功能异常的表现,如月经紊乱或闭经;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低;食欲及进食量的异常,情绪低落或烦躁等。

临床表现

  发病一般多隐袭,逐渐厌食而体重减轻,丧失原体重的1/4-1/2或更多,同时出现闭经。呈不同程度的消瘦,严重者皮包骨。但体力仍充沛,闭经而阴毛不脱,是本症的特点,可用以与全垂体功能减退症(Simmond病)相区别,但到后来可有乏力、易倦和忧郁感。患者开始不一定有厌食,而只是制造种种理由拒食。有些患者虽觉食欲好,但吃了几口就觉得胃部饱胀不适而中止进食,或者见到食物就不想吃。如强迫进食,常诱发恶心呕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计以诱导一吐为快。除厌食外,患者还可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如癔症球,上腹饱胀不适,不能解释的疲劳,对性欲不感兴趣和失眠等。

诊断

  患者需要到胃肠专科门诊进行全面检查。如胃肠道的各项检查阴性,有严重精神创伤的病史和表现,消瘦而体力尚可,又无全面的内分泌腺功能减退时,可作出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

  (目前国外学者仍沿用1972年Feighner提出的诊断六条标准,认为其发病年龄约在10~30岁。根据我国神经性厌食病例的特点,少年神经性厌食诊断应为:①年龄10岁以上。②多因精神刺激或学习、工作压力过大而发病。③体重减轻20%以上或同年龄身高标准体重减轻15%以上。④伴有严重病及精神疾病而引起的厌食、消瘦。⑤排除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而引起的厌食。⑥少数患者以身材保持苗条为美,唯恐长胖而有意识地控制饮食,而宁愿挨饿瘦者。

  神经性厌食病例应住院进一步检查,详问病史,必须排除内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厌食,肝、肾、胃肠的检查以及蝶鞍体层像及/或颅脑CT的检查(注意垂体恶病质)都是必不可少的。住院病例还应进行内分泌腺功能的检查,如垂体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生长激素分泌功能等检查。)

治疗

  1. 补充营养,纠正营养不良

  严重的营养不良患者可有生命危险。神经性厌食症病在严重营养不良状态下,死亡率可高达10%。因而必须紧急抢救治疗。如果患者拒绝治疗,应采用劝说及强迫方式使其住院,以挽救病的生命。

  这时的治疗为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血钾、钠、氯,并进行监测。血浆蛋白低下时,静脉补充水解蛋白、鲜血浆等。贫血应补充铁,服叶酸,补足维生素等。

  由于患者长期不进食,胃肠功能极度衰弱,因此进食应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不能急于求成;适当给予助消化药:胃酶合剂,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针炙治疗,也可用小量胰岛素促进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病的体重增加1—1.5kg/周为宜。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要找有经验的专科心理医生。

  心理治疗包括疏导病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做家庭心理治疗。

  行为矫正是心理治疗的另一类型,主要是促进病体重恢复,可采用限制病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奖励性地给予活动自由,这种方式一般要在医院中当病体重极低时采用。

  3. 精神科药物治疗

  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为抗抑郁药。病因学中认为该病可能与抑郁症有关,因此采用氯丙咪酸、阿密替林、多虑平等。安定类药物也是常用来调整病焦虑情绪的药物。这两类药物对改善病的抑郁焦点情绪有肯定的作用。最早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是冬眠灵(氯丙嗪)、奋乃静等药,使用小剂量,以治疗病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形(体相障碍)等,在治疗中也收到一定效果。神经性厌食症的预后研究提示,在发病约5年后,70一75%的病恢复;而病程长于5年者预后不佳;病程4—8年的病死亡率达5—8%,这包括由于营养不良衰竭、感染造成死亡,也包括自杀。

预防

  慢性的精神刺激及过度紧张的学习负担是青少年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以身材苗条为美,而有意节食者,仅占少数(13%)。因此解除慢性刺激和负担过重的学习是预防或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①情绪预防:本病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表明这一时期性格的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或家中不睦,父母之间的矛盾,家中亲友重病或死亡者,或在学校学习成绩意外的受挫折者等等,均易发生本病,因此保持精神的乐观、心胸开阔是至关重要的。②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体质锻炼、体力劳动相结合、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与休息,可以防止因过分劳累引起下丘脑功能的紊乱。③进行正确体美的教育,少数病例对进食与肥胖体重具有顽固的偏见与病态心理,以致出现强烈的恐惧变胖而节制饮食,保持所谓体形的“美”,因此对正确的健康的“美”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预后

  目前国内多采用精神心理、饮食、中药、镇静剂、理疗、磁疗等治疗方法,尽管治疗是缓慢而较困难的,但既往认为本病的预后是良好的,长期追踪发现大多数患者厌食症状可以逐渐消失,体重恢复,致使的或有精神病变表现者是少见的。但最近亦见到一组国外42例住院严重病例的疗效报告,其中32例病情改善,5例无变化,3例死亡(7%),亦见有报道死亡率为2~20%者,死亡原因主要因代谢严重失调,躯体衰竭,以致感染不能控制而致命,因而也加强认识本病远非良性疾病,值得警惕与重视。

来源:三九<a href=http://www.piccc.com>健康</a>网

2004.04.07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心理性厌食症须引起重视
焦点新闻
·神经性厌食
·不能承受之瘦——神经性厌食与贪食
·神经性厌食症疗法
·神经性厌食症怎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可能有遗传倾向
·神经性厌食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大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增多
·神经性厌食症1例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