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腹泻的口服补液盐
健康世界 1999年第3期第7卷 用药常识
作者:谢基立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可以由肠炎、痢疾、食物中毒等引起,大便频繁而稀薄,呈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有的还伴有呕吐、高热等。患儿于短期内丧失大量液体和电解质钠、钾、氯等离子,而导致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有的甚至发生休克,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500万儿童因重度脱水而死亡。
及时补充身体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是治疗腹泻最重要的一环。以往多采用静脉滴注含有适当比例的电解质溶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但这些救治措施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对基层医疗单位来说,有一定困难。
世界卫生组织为全球腹泻患儿开了一张大处方——口服补液盐(英文缩写为ORS),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自1967年在全球推广以来,全世界已经有上百个国家采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广口服补液疗法后,腹泻死亡率明显下降。以非洲的尼日利亚为例,腹泻死亡率从17%下降至3%。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儿童通过口服补液治疗而得到存活,一致公认它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液体疗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必做静脉穿刺,患儿可以在家服用,而不必住医院。
口服补液盐的配方是:氯化钠(食盐)3.5克,碳酸氢钠(小苏打)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0克,饮用水加至1000毫升。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碳酸氢钠改为可促进肠道对钠和水重吸收的枸橼酸三钠2.9克,其余成分不变。
许多医院的药房,将本处方配制成小包装,封在薄膜袋中,也有的压制成片剂,使用十分方便。口服补液盐应当加温水现配现用,以免污染,配好的液体忌加热煮沸。对脱水情况不严重,没有频繁呕吐的患儿,尤其适用。
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一样,应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来估计脱水程度,以确定补液量。通常轻度脱水按50毫升/公斤体重计算,中度脱水按80~100毫升/公斤体重计算。不妨装在奶瓶中慢慢喂,宜多次少量,每隔2~3分钟喂一次,每次喂10~20毫升,4~6小时喂完。对脱水严重、呕吐频繁,有休克表现或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应当先采用静脉补液,并纠正酸中毒,俟病情改善后,再采用口服补液维持,直到脱水得到纠正。
口服补液盐不但用于小儿,对成人同样适用。我国人口众多,腹泻发病率较高,应大力推广简便效佳的口服补液疗法,纠正脱水,让它进入每家每户的保健箱,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