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腹泻专题 > 其他文章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腹泻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腹泻

转自37度医学网

  【概述】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中发现,常误为菌痢。

  【病因】

  EHEC的主要O抗原为157、26、111。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目前不断发现其他型菌株与出血性肠炎的关系。O157∶H,具有含60MD质粒的纤毛,此纤毛能与Henle407细胞粘附。EHEC能产生一种细胞毒素,对Hela细胞和非洲绿猴肾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在肠道能使肠粘膜细胞坏死,引起组织病变。分泌的毒素中有一种称志贺氏样毒素,与志贺痢疾杆菌I型产生的毒素相似。

  【流行特征】

  曾多次引起军队、学校、社团及医院内爆发流行。以O124引起者为多。此外在世界各地均有散发病例。

  【临床表现】

  由于EIEC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引起肠壁组织损伤,故产生与菌痢相似症状,大便可呈粘状,或带血,但无里急后重表现。

  【治疗说明】

  同其他大肠杆菌腹泻。抗菌药物可选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
焦点新闻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
·肠粘附性大肠杆菌腹泻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腹泻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