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易患腹泻
腹泻是指小儿大便的性状和次数与平时不同,以性状改变为主,可以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或每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疾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及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腹泻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其发生率依然很高,尤其是条件较差的地区,儿童腹泻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小儿。腹泻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一般来讲,小儿的母亲最能明确地判断出孩子的大便是否与平时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小儿的饮食习惯不同,大便次数和性状也会有不同,如吃母乳的小儿,平时每日3-4次稀软大便,这不是腹泻。腹泻的小儿可能有发热、呕吐等其他表现。
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即通过食入被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腹泻,还可以是直接接触有感染性的粪便而发生腹泻。
小儿易发生腹泻,是与下列有关危险因素有关:
①生后6个月内的人工喂养婴儿。
②使用奶瓶喂养,奶瓶易被污染而且不易清洗。
③室温下保存食物时间过长,食物易被污染而且易于细菌滋生。
④饮用被污染的水,水源被污染或贮存过程中被污染。
⑤饭前便后或处理粪便后不洗手。
⑥没有正确处理粪便,如忽视小儿粪便的处理,忽视动物粪便的管理。腹泻患儿绝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小儿,其中高发人群是6-11个月的婴儿,这一年龄的小儿易患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水平下降而自身产生的抗体少;开始添加食物,而食物易被污染;由于开始爬、走而接触人或动物粪便的机会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