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阳痿36例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1期第22卷 基层园地
作者:张鹏
单位:张 鹏 如东县人民医院 226400 江苏如东县江海西路18号
关键词:阳痿;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治疗应用
笔者于1992年7月~1998年3月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阳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男科门诊病例。西医均诊为继发性阳痿。所有病例均作诱发勃起试验〔1〕,诱发勃起阳性率77.78%.年龄21~30岁10例,31~40岁13例,41~50岁9例,51~60岁以上4例。平均39.5岁。病程最短0.5个月,最长7年,平均12.5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辨为湿热下注型阳痿。
2 治疗方法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
龙胆草3g 柴 胡10g 黄 芩10g
焦山栀10g 泽 泻15g 车前子10g
生地黄15g 生白芍15g 当 归15g
枸杞子15g 蜈蚣1条
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为症状消失,性生活恢复正常。计10例。好转为阴茎能举,能进行性生活,但时好时差。计19例。未愈为症状无变化。计7例。总有效率80.56%.
4 讨论与体会
阳痿,又称宗筋弛纵。病因病机错综复杂。除肾气不足,肾精亏虚,思虑伤脾,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证型之外,湿热下注型阳痿,临床并不鲜见。其机理多是起居失节,过食辛辣厚味,滥服温补,导致湿热内蕴,循经下注,耗伤阴血,宗筋失荣,终至阳痿。诚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更有湿热为患者,宗筋必弛而不坚举”。
中医药治疗阳痿有丰富的经验。根据文献归纳,目前多以补肾作为研究方向,有忽视其他致病因素与阳痿的关系的倾向〔3〕。本组从湿热下注论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为基本方治疗。方中龙胆草为除湿清热之君药。蜈蚣为臣药,入肝经,其走窜之力最速,通经逐邪,使肝气条达,经络通畅,气血得行。佐以黄芩、焦山栀、泽泻、车前子以利前阴,以清湿热。以柴胡为使而引经。以上诸药苦寒多为泻肝利湿之品,恐有伤肝之虞,故又加当归、生地黄、生白芍、枸杞子等补血柔肝,荣养宗筋。诸药协同,补泻兼施,在清热利湿的前提下,补不滋腻,祛邪而不伤正,故收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黄平治,李永海.男性性功能障碍.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3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
3 郭 军,卢建新,高筱松.中医药治疗阳痿:问题与挑战.见:曹开镛,徐福松主编.男科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89~290.
(1998-11-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