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性功能障碍专题 > 其他文章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走近中国同性恋

走近中国同性恋

  没落的同志擎旗者

  姚明早早地收拾好办公桌去洗手间整理头发和衣服了。今天是星期五,周未对他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只有在周未这样的时候,他才可以远离让他感到压抑和不安的“主流社群”,参加属于他这个群体的社区活动。这个群体被中国同性恋者称为“同志”,而社区即指的是象北京三里屯这样的同志酒吧和某些街头公园。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同志酒吧,似乎成了中国同志社区的代表。一些远在南方的同志甚至是刚来中国的老外,都希望能亲眼一睹这里gay吧的模样,倒不是因为北京的同志数量在中国占绝对优势,而是中国最早的gay吧就诞生在这里。在中国起起落落的同志空间发展过程中,这些酒吧一直座落在这条又窄又深的街道里边,许多早期的同志活动积极士如王小波、方刚、万延海等都光顾过这里。他们在酒吧间昏暗的灯光下筹划一次同志集会或一篇抨击侮辱和鄙视同志权益的讲演稿,他们也会试图和这里的某个看上去英俊的小伙子聊天。

  相比较西方基督教社会对同性恋的激进态度,中国传统社会对同性恋显得很宽容和理性,甚至从传统的文社会中演绎出类似于“断袖”、“梁祝”这样令闻之动容的凄美的同性爱情故事,但在现实社会,并不是所有的都能与同性恋者和睦相处,同性恋者大都受到家庭伦理、社会责任的压力,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游移在社会的边缘地带。象三里屯同志酒吧这样的地方无疑给中国同性恋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和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三里屯同志酒吧成了中国同志文化进入新开端的起点。

  现在,由于整体社会气候的原因,最早的同志活动士已分道扬镳,他们朝着各自的方向前进着。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同志环境每况愈下,他们中的很多很失望地离开这个被视为根据地的酒吧,不再坚持当初的选择,他们可能结婚或是写部同性恋在中国的这样的小说。总之,当初的那一代中国同性恋者热情和执著就象这些gay吧经重新粉刷后所遮盖的旧痕一样无记得。相对于中国的同性恋者绝对数的增长,同志气候的没落不能不让产生怀疑,难道同志新生代真的不会思考自己的前途?

  夜晚醒来的玫瑰

  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是充满职业性的嬉皮和快乐的,爵士乐和同样酒量的诱惑在深蓝的夜空里闪烁着跳跃着,它的另类的招摇暗示着这个城市需要激情和意外的猎。那些捧场的和被捧场的来自四面八方。各种肤色和语言。男和女。他们中大部分会走进街面最喧闹的“男孩女孩”。手挽着手。先生和小姐。但另有一部分可能要绕到这条街的背后,那一两家同样声鼎沸、烛光摇曳的酒吧。男和男,女和女

  在这条后街的最深处,就是一间gay吧。白天,它就象一个秃顶的老头戴了顶破毡帽缩在一栋家居楼的墙根沿。在它的门前的铁栅栏外,三三两两的小畈使劲吆喝他们摆在地摊上的西红柿和批发来的尼龙袜,街上这些男脸上的胡子和嘴角的唾沫,还有女怀里婴儿的哭闹让感觉到生活的琐碎和平安。谁也没有注意到背后这间房子与别处有什么不同,更没有会想到光顾这间小店的顾客与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然而夜晚,当这些市井中的喧哗退去,结伴或单独的打扮光鲜的男们便陆续的来到这里,偶而可以见到成双的女,同样花枝招展。他们(她们)推开门,只要拐个弯就可以进到这间酒吧的正堂,这里很多好象互相认识,先到的会脸朝向门开处,看见有熟悉的脸孔进来,一般会亲热地叫出那的名字或是朝着那张脸微微笑。其实这种招唤或微笑几乎成了一种多余的仪式,他们中的很多经常在这里碰面,这种仪式只是出于礼貌或免于尴尬,他们可能大都不愿跟对方交往。在这个地方,们一般只留意新面孔的出现,对于这个圈子,新面孔是真正受到欢迎的,这里的普遍喜欢新鲜的事物。然而,新不总是常有,到这里来的,一般都是那些常客,或是外地幕名而来的过客,彼此认为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省下精神来在那里等吧。他们希望在这里等到自己中意的情

  所以一到周末,这里更是满为患,刺耳的西洋鼓乐震得看不清墙上画的是什么,几根抽象的线条弯曲在光线的阴暗处,互相纠结着。电视屏幕悬挂在酒吧的正前梁上,看不见屋梁是用什么做的。电视里播放的VCD是酒吧老板精心挑选的,很欧美化很前卫的风格,有些镜头一闪而过,是个健壮而袒露的男胸脯。到十一点的时候,老板就会拧小电视音乐的音响用麦克风向满屋子的推荐“今晚特别节目”。这个特别节目是由两个漂亮“女”作歌舞表演,据说这个节目是此类酒吧之间竞争的压轴戏,据说不是每个同志酒吧都能请到这样的“女”来演戏捧场,也不是每个酒吧都能办好这样的“特别节目”的。“丰腴”的胸脯和大腿在旋转的灯光下变幻着色彩,低哑的喉音里哼出来的曲调搔弄着角落里膨胀的欲望。离演员近些的观众还“有幸”地被“女”搂在怀里吻着,一声惊叫后是一阵哄笑。老板这时就报下一首歌名叫“明天你是否还依然爱我”。

  这时候有观众离座到吧台前新买一瓶饮料。老板站在吧台后面问他要哪种饮料,最低15元一听。老板穿着一件红色的上衣,齐肩的头发梳成一缕缕的小辫子披在头上几乎盖着脸看不清他的年龄。不过,他刚才的报幕听起来很沉厚。

  从谈吐和着装可以看出到这里来的各不相同,他们都很警觉地不会告诉你关于他个的更多的细节,比如职业、婚姻、经济状况等,在试探别的同时,他们也在尽量地保护自己,这是出于本能的需要。

  在远离了公众舆论的这块地方,这里的会更多的谈到自己的苦恼和烦躁,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发现有对自己感兴趣,他们通常会暗示对方可以找个适合两个聊天的地方,有的还会留下彼此的联系方法准备进一步发展下去。不过,他们一般只留给对方自己的呼机号或带来电显示的手机号码,以防被恶意利用。

  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们还可以大胆地谈性。这个圈子对“性”有特殊的专有的用语。一般在话题展开后他们会自然地询问对方的性角色。他们习惯用“A”和“O”或“1”和“0”来区别同志伴侣在性生活中的角色。如果两个都是“O”或“0”,自然谈话不会投机,这时他们会礼貌地跟对方说希望做朋友更好,其实他们心里都很明白,这是说“再见”的潜台词,他们不愿在“无谓”的谈话里浪费更多的时间。他们很快用目光搜寻下一个对象。不过,如果是两个“A”或“1”的情况,这种尴尬会少得多。一般情况下,他们中的一位是乐意为对方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的,如果对方长得够英俊或健壮的话。这时候,他们往往很兴奋和冲动,少数不能自控的情况下,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就多了个“一夜情”的故事。

  圈子里若是混得老道的,把一夜情不叫“一夜情”,而唤作“419”,它是取英文“four ong night”的谐音。

  在圈子里,很多是鄙夷一夜情的,他们认为除了容易造成滥情外,还容易感染性病。在一些酒吧里,散发的同志出版物忧心忡忡地向它的读者介绍避孕套的使用方法。

  在同志网站的交友留言上,大部分都愿意用诸如清秀、健壮或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等这些充满诱惑力的辞语来描述他们自己的体征,同时他们也首先要求对方容貌在8分或以上。这些同志网站主动地将的容貌采取十分制来方便择友的取舍,不过,有的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或将自己故意打成零分或不打分以示自己不看重一个的外表而是看重一个内在的涵养和素质。多数都会在自己的留言最后注明“‘一夜情’者勿扰”的字样。

  他们的故事

  郑凯就是选了一个留言内容较“优秀”的网友的电子邮件给他发信。从开始的每天一封发展到每天数封,那时他上班的工作热情很高,一有空的时候他就会打开电子信箱看看有没有对方的邮件来。这种感觉让他牵肠挂肚。后来两个就交换电话,在电话里聊天,彼此发现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包括都决心此生不婚一定要找个同志伴侣组成幸福生活。再后来,两就约定见面时间。可是让郑凯没想到的是,他的网络情竟是如此让他不能接受。抛开那的长相不说(郑凯说他真的不在意他的爱是不是很帅的,只要看着顺眼就行了),那的举止还很CC。郑凯解释说,“CC”就是忸怩作态的脂粉气,这是最让他不能接受的。郑凯说他爱的是一个男,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女”,那他还不如专心找一个女结婚算了。他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同性恋者。

  有了这样的经历后,郑凯不再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构筑“爱巢”了,但是他寻找同志爱的希望并没有破灭。在随后又发出的交友信中,一般都是一两封信感觉不错的话(其实可能什么感觉都找不到),就立刻约见。他说将自己的时间和感情浪费在网络上实在是太愚蠢了。可惜的是,在见了那么多的中,郑凯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中爱的模样。他说他如果哪天能发现他的“爱”的话,他会发疯的抱住他,他说他好累呀。

  但是郑凯自己越来越搞不清自己到底想找哪种类型的对象,其实并不是见过的就没有一个让郑凯感觉不错的,但他总不能肯定对方就是自己想要的。所以,郑凯到今天仍一直忙着在网上给写信、打电话、约会、告吹。他承认自己现在有了一种“嫖客”的心态,总希望下一个是最好的最适合他的。他并且说,圈子里长混的都有这种心态。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为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我们呼吸到同志天空自由的空气时,又因为它的便捷与虚拟,如同一柄利剑,刺毁我们最初对爱情的信任与真诚,这是网络的错还是男的错?”一位同志在网站BBS上帖的帖子不安的责问他的同类也在责问他自己。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同性恋者对感情都这样不负责任,现实生活许多压力如工作、经济能力、父母压力、社会观念等都使得同性爱情不堪一击。影响同性恋的这些因素大抵与异性恋差不多,但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阻力却成了同性恋失败的关键。

  一封被许多同志网站转帖的“致妈妈的公开信”中痛苦而绝望地向母亲诉说,“不管我云游四海,我们的家的大门依然为我敞开,妈妈,你们越这样说,我就越难过,我何不想承欢膝下,我何不想团团圆圆享受天伦之乐,虽然你们接受我是你们的孩子,但是你们永远无法接受我是个同志,自从告诉你们我的电话后,从那一天开始,我就没有了宁静,我原以为离开你们到达一个很远的地方后,我可以摆脱你们,可以不再有任何的压力,也不再有任何的精神折磨,可是就在你们打给我的第一个电话开始,我就明白我不管我在天边海角,我还是无法摆脱你们亲情的束缚,我还是无法得到我想要的生活。”

  这位出走到巴拉圭的儿子在信中痛哭,他对这位母亲说,“我从没有后悔过我是一个同志,但我曾经后悔过让你们知道我是一个同志,我甚至怨恨过那个,因为是他让你们知道这一切的,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我开始被孤立起来,姐你骂我说我不知廉耻,说我败坏风门,连弟弟你,你这个最尊敬哥哥的你,也指责我让你们没有面子,你说你没有我这种哥哥,妈妈你更是痛哭流涕,你说你活到了大半辈子,你从没有听说过同志,你说你是第一次听说过这种事,你说你万万没有想到会落在你的儿子身上,你揣胸顿足,你说这是报应,你说我是你最大的期盼是你最大的希望。”

  这封道出同志心声的邮件让对同志身份有彻骨之痛的流下了眼泪。信中接着说,“妈妈是你跪在儿子的面前,求他按照你的意思去生活,求他看在你年老体衰的份子,求他达成你的愿意。姐姐是你跪在弟弟的面前,求我要尽孝道,求我以大局为重,求我不要自毁前程,不让为了我个的利益丢尽全家的脸。弟弟是你跪在哥哥面前,求我不要毁了整个家,求我看在母亲辛苦大半辈子的份上。在你的眼泪中我放下了皮箱,我放弃了我的追求,我屈服了,我让步了。因为在我也不愿意走到众叛亲离的局面,因为我一点也不想伤害你们,而且当时我也不知道我天下之大,哪里是我容身之地。我打过电话给他,他并没有一丝喜悦,他虽然接受我在他家暂住,但是我感觉到他并不是很情愿,因为我没有给他完全的爱。”

  在这封信的后面读者所跟的帖子中,对于来自于家庭的父母之爱、手足之情的压力和责任最让他们无奈和无助,这时儿子最多的选择只能是屈从。他们不得不按照家庭的意志去和一个女结婚。但是,他们由此可能会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因为在他的生命里,又多了另一个陌生的女,他将要为这个女付出青春和幸福。很多会孤注一掷选择逃避。这封信讲述了它的主后来的情况。

  “所以我只有离开你们,我以为离开你们之后,离开这个家庭去另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所有的一切都跟深圳不同,跟福建不同,跟中国不同的地方——巴拉圭时,我以为我可以忘记一切的不愉快,一切的一切可以重新再来,但是我发现我的一切努力都是没有用的,你们还操纵着我的生活,我的一切,原来你们说只要我按你们的意思做你们可以不要求我什么,有没有孩子都不要紧,但是你们放弃了承诺,你们天天告诉我王某某当爸爸了,李某某当奶奶了,你们天天关心着我们的生活是否正常,我的下一代什么时候可以出世,甚至我们的夫妻生活你们也在关心着,你们将我的妻子千万百计安排出国,我根本无法面对她,我根本无法与她尽夫妻之道,在这里的三个月时间内,我拼命的麻醉我自己,我每天喝得酒气冲天,不醒事,这样我可以呼呼大睡,我可以不去面对我的妻子,我每天尽量地在冷落她,我希望她可以提出离婚,因为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浪费着她青春,我不能这么自私,我不能为我的面子去牺牲她一辈子的生命,虽然你们大家与我一直在弥补她,给她优越的生活水平,但是对她来说,给她再好的金钱都比不上来自丈夫的一份体贴来得重要。我就这种自责的压力与痛苦中渡过每一天每一夜,我每天都告诉自己今天晚上满足她,可是到了晚上我还是做不到,每到晚上,我都在告诉自己再过一会儿就进房间,但是我还是一分一秒的拖着,我就在这种犹犹豫豫中渡过了每一寸光阴,每天不管我如何折磨自己我还是无法安眠入睡,我在床上都也不敢动一下,我生怕着她的每一个转身,我担心她的温存,我要如何应付着。我根本就要发疯了,发狂了。我无时不在看着她,看她是否会因为我的冷落所说的每一句话。”

  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弦,一个同性恋者对爱情的绝望与挣扎让我们深思,当我们和爱在花前月下徜徉时,一个同志的爱情可能只能躲在阴影里哭泣,我们的亲是怎样理解儿女的幸福的呢?这封信的主在追问、在呐喊。

  “我终于选择了与你们背道相驰的路,当你们再次询问我们的感情时,我终于不得不说明了我的想法——和她离婚,因为我不想再这样痛苦下去了。姐你说你担心我老了怎么办,你担心我一个生活怎么办,你说你一想到我这样你就无法安眠无法安食。你说你看到别成双入对的你就会想到我,你就会痛心。你说那种痛就象刀一样切割着你的心。我何尝不是呢,但是希望你们理解一下我,站在我的立场上想一想好不好,我的未来是我在经营,是我在生活,不是你们,如果你们要牺牲我的一生幸福来孝顺你们,你们不觉得这很残忍吗?就算你们给我金山银山,可是我过得不开心,不快活,你们知道吗?为什么要我为你们的面子而活呢。也许我是残忍的,也许我是不孝的,正如你们所说,我无权让你们过着让指指点点的日子,我注定要牺牲吗?老天爷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无法掌握我的命运,为什么我无法决定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向往我的理想生活,但是我也不想不要亲情,我不想与你们绝裂,我不想伤害你们每一个亲,我也不想担误任何一个的青春。你们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错,你们的每滴眼泪都割着我的心,多少次我想到了死,如果我的消失,我的毁灭可以让你们减轻痛苦的话,可以让我的忧我的愁消失的话,我可以去放弃我的生命,不是我不愿意去死,也不是我不敢去死,但是我明白如果我没有权力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一样,我没有权力去死。你们教我这么久,养这么大,小时候家穷的时候,为了继续我的学业,我去卖报纸我去卖冰棍,妈妈你就要求我要出头地,每次受欺负的时候,每次同伴在骂我是穷鬼的时候,妈妈你除了流泪还是流泪,每次我都告诉自己以后我要让你幸福,你们的期盼你们的希望一直在我的身上,振兴家风,光宗耀祖的任务还在我的身上,这一切我都没有忘记,也正因为我没有忘记我才这么痛苦,我能放弃我的生命吗?妈妈,你知道吗,我连死的权力也没有了呀!”

  这封远自异国的邮件颤颤巍巍地送到母亲的手里,或许为了母亲,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得不在心里埋藏自己的爱情,同性恋在中国只能是一个短命的孤儿。当儿子向母亲承认自己的身份时,他们是在争取自己爱情的权力。

  无从选择的现实

  中国的同性恋者由于受到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压力等因素一般都会想方设法的隐藏自己的性取向,从外表形象上很难判断一个同性恋者就在你的眼前,他们甚至在办公室里跟同事开男女之前的黄色笑话或是亲昵地将手揽在异性的腰间,现实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学会伪装,虽然他们在别开心的时候他们最痛苦。他们会将更多的别谈恋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他们的事业或做学问上,他们的工作伙伴对他他的评价时往往会说他们温和近、工作努务并有小有成就,当然在他们并不知道被评论的的性取向的时候。

  据同性恋问题张北川等几年前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同性恋者已达2千万之多,这还不包括更多的由于家庭因素不愿承认、公开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相对于中国的口总数,可以说,中国同性恋者也是世界之大众。

  90年代以来,是中国同性恋者统计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一方面,随着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社会多元文化的生态环境得到发展的条件,单纯的性取向问题已不再是伦理学讨论的焦点而被视为个隐私更多的得到保护和宽容;另一方面,教育层次的普及和提高,也让更多有同性性取向的正视并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特别是连接时空的因特网的出现,更是加速了同志圈子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也让他们大胆地选择自己生活方式成为可能。相当比例的同性恋者,是在上网之后偶然机会接触到同志题材网页和其他资讯后(当然最早是港台和国外的)自己的同性恋意识才开始觉悟的。他们刚进入到这个圈子里时,都怀着一种新生的惊喜与憧憬来规划自己的未来的。在他们的主观愿望中,他们的未来是与同志爱组织一个与主流婚姻一样的家庭,当然,在形式上可能会有些不同,比方由于没有结婚证而不受法律的保护、失去道德力的约束等。这些后来都成了同志爱情最不稳定的因素。

  一些同志文学作品差不多都著意刻画渲染此类感情悲剧色彩,相较于异性恋爱情题材作品,同志文学显然缺乏社会亲和力与文底蕴,作品仅停留在纯粹的情感经历和性欲的描写。不管哪类题材的作品,都是客观上对现实社会不安的发泄,和生价值观的思索,同志题材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同性恋的无奈和单簿正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对性里最善美的本质的渴求。

  用一位在圈子内交际比较广的同志的话说,同性爱没有异性爱那么多的责任,这种责任是无从谈起的,它没有象异性爱那样能在社会上植根,同性爱是无根的爱,注定夭折。所以,他说他对同性爱没抱太大希望,同性恋大都是在找一种感觉。他所坚持的“感觉”是指一个的知识层次、品味等。外表往往被当作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指数而格外被挑剔。这些都很著意自己的仪表修饰,如染发、中性时装、流行词汇、善用肢体语言等,在他们相互比较的偶像中一般港台及海外明星如赵文萱、张国荣、里昂纳多较受宠爱,而内地如唱“涛声依旧”走红的某歌手等则受到众多非议。大多数指责内地“明星”同志太过缺少男子的阳刚魅力。男最优秀的品质就是粗旷、豪放、成熟,这与异性恋的审美观是一致的。

  一些30岁以上的同志对7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同志往往怀有成见。他们往往认为这些年青对“家”的传统概念很淡漠,在择友时轻易许诺而显得过于草率,年少被当作游戏的藉口。这类同志群体,都很认同情感的归宿感,相对于所处的这个时代,他们追求的“归宿感”形成道德的最后一堵壁障,守护着他们心灵的家园。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渗入,中国同性恋者两个价值观不同的群落,也在不断地分化和融合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中国同性恋者超过3000万
焦点新闻
·中国同性恋者超过3000万
·中国同性恋现象调查
·同性恋在中国大陆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