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防治中的误区
一、诊断不及时
许多家长和一些医师对于反复发作喘息的病儿,常常不愿承认是哮喘而宁愿诊为气管炎、支气管炎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临床治疗上大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虽可杀细菌但不能消除哮喘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从而延误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
一种病情是:反复咳嗽、痰喘,属于免疫功能低下。可患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危及生命,但不会反复出现喘鸣(高音调、笛声),这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另一种病情是:反复出现典型喘鸣音,大部分病儿发作时无感染征象(不发烧,咽不红,无黄痰,白血球不高等),常多伴有哮喘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湿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这种情况属于典型哮喘,而不管其年龄大小,需要用抗哮喘药治疗。哮喘发作时有支气管痉挛即喘鸣音,同时有黏液分泌增多,听诊时常误诊为肺炎,从而大量应用抗生素。反复发作历经数年,既浪费药物又加重家长的负担。
二、治疗不当
(1)恐激素症:在许多家长和一些医师的传统观念里,对皮质激素有惧怕心理,拒绝应用。皮质激素在治疗疑难病症如淋巴细胞白血病、重症肾病综合征时,为了挽救生命,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目前在国际哮喘会议上最新推出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中(简称GINA规范),采用皮质激素的吸入疗法,每日只用200~400微克(少数病儿用到800微克),较强的松的剂量缩小100倍,每次用量只相当于1个小米粒的百分之一,微乎其微。再者,吸入药物可直达气道的靶细胞,起效快速,全身吸收甚少,即使吸收一部分也可在2小时内在肝脏中代谢掉。因此,国际哮喘界一致公认: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目前控制慢性哮喘反复发作的最有效药物,应大力推广。
(2)吸入疗法的方法不当:一些医师只开吸入疗法的药物处方,却没有仔细教给病人如何正确使用。例如:用气雾剂时,需要深吸气与按压气雾剂装置“同步”进行,药物才能进入下部气道,起到抗炎作用。有的病儿,按后药物刚一喷出,他会出现保护性反射,立即憋气则药物也不能进入下气道,应教给孩子要继续深吸气才对。
(3)疗程不够易复发:一些家长给孩子治疗1~2月后,发作停止,就以为病儿好了,自动停止治疗。有的家庭嫌麻烦怕耽误时间,有的家长怕花钱,有的家长存在侥幸心理,结果过一段时间后又复发。
传统上认为“内不治喘”,也就是说“哮喘是一种难治之症”。目前,国际上经过20余年的研究证明,哮喘能治了,但并非短期就能治好。一个疗程至少要坚持一年,才有根治的可能性。少数病程长,病情重的患儿疗程还要延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