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哮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标本兼顾治疗哮喘120例临床观察

标本兼顾治疗哮喘120例临床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10期第21卷 专病证治

作者:汤小虎 宋琦云 严元 余群 李冰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昆明650021)

  1997年10月以来,笔者采用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哮喘防治技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120例哮喘患者,门诊81例,住院39例,男性55例,女性65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5岁,平均年龄36.16±19.03;病程最长40年,最短0.8年,平均病程12.92±9.97年。其中合并肺气肿61,肺心病1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1月1日实施)[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拟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

  凡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并排外有咳嗽、咯痰、咯血症状的其它疾患,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水肿等。

  2 治疗方法

  2.1 局部治疗(治标证) 予宣肺定喘丸(马兜铃、射干、五味子、白及、甘草等制成浓缩丸,如豌豆大)。起始量20丸/次,逐渐增至有效治疗量90丸/次,4次/d,饭后和睡前,用温开水送服。儿童用量(1~14岁),每周岁服5丸/次,3~4次/d。根据病情,也可酌情调整用药剂量,但必须从小量开始,逐日增加,达到有效治疗量。一般3天内起效。

  2.2 整体调节(治本证) 予哮喘固本丸(生熟地、麦门、参、五味子、磁石等制成浓缩丸,如豌豆大),30~60丸/次,2次/d。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按适当的剂量服用,早起、睡前空腹用米汤或温水送服。儿童用量(1~14周岁),每周岁服2~3丸/次,2次/d。在标证控制的基础上服用该药。

  2.3 临床控制症状用药 抗咳喘丸(方略),4~6丸/次,3次/d。儿童用量酌减,用药时间的长短,剂量的大小,根据病情具体情况确定。

  住院病配合静滴清开灵注射液80ml或双黄连注射液600mg/kg/d,丹参注射液16ml,维脑路通0.4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0ml混合使用,1次/d,连用14天。

  有肺部感染的患者,配合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治疗过程中不用茶碱类、β2受体兴奋剂和皮质激素类等具有解痉平喘、抗炎、抗过敏的西药。

  本临床观察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测量最大呼气流量(PEF值),行t检验。

  3 治疗结果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哮喘疗效判断标准[2]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也不需用药即可缓解,PEF增加量>35%)70例;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EF增加量范围25%~35%)29例;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PEF增加量15%~24%)21例;无效(临床症状和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0例。显效率为82.5%。

  PEF治疗前为292.33±56.67L/m,治疗后为412.8±119.93L/m,经统计学处理,t值为4.72,P<0.01,提示治疗前后PEF值有显著性差异。

  4 典型病例

  贾某,女,52岁。因反复咳嗽、喘促、喉中痰鸣40年,加重2年,于1998年3月25日入院。入院时症见:胸闷胀满,喉中时有痰鸣,咳呛,烦躁,口干,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滑数。查体:T36.5℃,P:100次/分,R:18次/分,BP:14.7/8.66kPa。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口唇色暗,胸廓对称饱满,双肺听诊散在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律齐。血常规:WBC:1.9×109/L、L:0.19、N:0.74、M:0.05,RBC:5.87×1012/L,Hb:170g/L。胸片:肺纹理增强。肺功能:VC 1.30L,FV C0.60L,PEF 264L/m。中医诊断:哮证(热哮)。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度)。入院后即予抗咳喘丸6丸/次,3次/d,连服9天;宣肺定喘丸20~90丸/次,4次/d,逐日递增,清开灵注射液静滴。1周后,咳喘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哮鸣音消失。于4月9日加用哮喘固本丸45丸/次,2次/日。服用抗咳喘丸过程中出现手抖、寐差,停用后症状消失。住院18天出院,出院时复查血常规已正常。服药1月后复查肺功能:VC 1.61L,FVC 0.76L,PEF 378L/m,达到临床控制标准。追访1年,未见复发。

  5 讨论

  近年来研究证实,哮喘是一种多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具有复杂免疫机制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气道的高反应性。西医治疗通常采用“抗炎、抗过敏、解痉平喘”的方法,经典药物包括激素、β受体兴奋剂及茶碱等药物,某些抗胆碱药物、抗过敏药物、钙通道阻滞及钾通道激活剂等显示对哮喘具有一定防治作用,但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价[3]。“支气管哮喘防治技术”[4]运用中医学“天相应”理论,从生态医学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提出了哮喘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调节功能失常性疾病,侧重对机体适应性调节能力的研究。指出生于自然,机体既要与自然界进行气体、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又要依靠自稳调节系统适应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使内外环境经常保持动态平衡与协调,方能正常生存。机体内环境失稳和适应性调节能力失常是哮喘的主要病机。依此研制出了局部病理治疗与整体功能调节相结合,常规治疗与临时控制相结合的1个疗程2个阶段的基本治疗方案。即用宣肺定喘丸宣肺祛痰、止哮平喘,修复炎症病灶,消除气道高敏状态及咳、痰、喘症状以治标,属局部病理治疗阶段;用哮喘固本丸以滋阴培元,稳定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适应性调节能力以治本,属整体功能调节阶段。哮喘发作,必配合用抗咳喘丸,以祛痰平喘,具抗炎作用,与治标药配合运用,迅速控制症状,且可增强治标药疗效,属临时控制用药。住院病加用清开灵或双黄连、丹参等具有清热解毒、通络活血、醒脑开窍的中成药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调节机体免疫能力,对整体治疗有很好的协同作用。经过临床120例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100%,PEF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

  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哮喘防治技术”的系列药物在不良反应、服用剂量过大等方面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264

  3 刘又宁.浅谈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几个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96,35(4):218

  4 张金磊.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中医杂志,1998,39(2):100

(收稿日期:1999-04-1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活血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38例
焦点新闻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灵芝复方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