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例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肺功能改变
江苏医药 1999年第1期第25卷 短篇论著
作者:吴美思 杨宇路
单位:南京市儿童医院(210008)吴美思;南京市鼓楼医院 杨宇路
为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肺功能改变,我们对196例5~13岁哮喘发作期患儿进行了肺功能测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哮喘组:1995年3月~1997年6月在本院住院及专科门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9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147例,女49例。年龄5~13岁(平均8.10岁)。按年龄又分三组:Ⅰ组5~7岁63例,Ⅱ组8~10岁83例,Ⅲ组11~13岁50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4.21年)。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5~13岁(平均9.63岁)。
二、方法:采用德国产Bosch501肺功能仪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20例患儿经用抗生素、平喘、吸氧等治疗2周症状控制后重复检查。测定项目: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最大呼气流量(PEF),25%用力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速(V25),50%用力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速(V50)。
结 果
一、哮喘发作期患儿肺通气功能的变化。196例患儿中有21例肺功能正常。175例测定的肺通气功能六项指标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见表1。
表1 哮喘组肺功能测定结果(±s)
组 别 |
例数 |
FEV1
(L) |
FVC
(L) |
VC
(L) |
PEF
(L/S) |
V25
(L/S) |
V50
(L/S) |
哮喘组 |
196 |
1.07±0.56 |
1.09±0.54 |
1.08±0.58 |
2.77±1.29 |
2.68±1.08 |
2.02±0.84 |
对照组 |
68 |
1.72±0.49 |
1.69±0.58 |
1.60±0.59 |
4.04±1.18 |
3.79±1.71 |
2.96±0.76 |
Ⅰ组 |
63 |
0.73±0.23 |
0.73±0.23 |
0.69±0.29 |
2.25±0.60 |
2.07±0.59 |
1.75±0.46 |
对照组 |
20 |
1.29±0.29 |
1.31±0.34 |
1.25±0.30 |
3.40±0.58 |
2.85±0.60 |
2.38±0.35 |
Ⅱ组 |
83 |
1.00±0.30 |
1.01±0.37 |
1.01±0.41 |
2.72±0.81 |
2.46±0.83 |
1.96±0.57 |
对照组 |
28 |
1.54±0.21 |
1.51±0.18 |
1.39±0.46 |
3.77±1.07 |
3.62±1.97 |
2.80±0.61 |
Ⅲ组 |
50 |
1.62±0.71 |
1.68±0.59 |
1.68±0.62 |
3.51±2.05 |
3.80±1.09 |
2.46±1.29 |
对照组 |
20 |
2.34±0.39 |
2.26±0.45 |
2.38±0.44 |
5.00±1.10 |
4.52±0.84 |
3.18±0.83 |
哮喘组及Ⅰ.Ⅱ.Ⅲ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1 二、哮喘发作期患儿通气功能障碍类型的改变。结果显示,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其中单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1.14%),单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7例(21.14%)。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36例(77.71%),且在Ⅰ组发生率高,其中Ⅰ组56例(88.89%),Ⅱ组59例(71.08%),Ⅲ组21例(42.00%)。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中,Ⅲ组小气道阻塞明显,其中Ⅰ组18例(32.14%),Ⅱ组33例(55.93%),Ⅲ组12例(57.14%)。
三、哮喘发作期患儿病情轻重程度与肺功能的关系。根据FEV1我们将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并在3个年龄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均发生在中、重度患儿,其中Ⅰ组38例(60.32%),Ⅱ组34例(40.96%),Ⅲ组9例(18.00%)。表明年龄越小,病情越重。
四、2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经治疗症状控制后FEV1、FVC、V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PEF、V50也有明显改善(P<0.05),V25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2 20例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定结果(±s)
组 别 |
例数 |
FEV1
(L) |
FVC
(L) |
VC
(L) |
PEF
(L/S) |
V25
(L/S) |
V50
(L/S) |
治疗前 |
20 |
0.83±0.37* |
0.84±0.38* |
0.79±0.35* |
2.41±0.83** |
2.38±0.59 |
1.83±0.59** |
治疗后 |
20 |
1.19±0.40 |
1.20±0.39 |
1.15±0.42 |
2.99±0.85 |
2.48±1.05 |
2.21±0.56 |
*P<0.001 **P<0.05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气道在高反应性基础上的非特异性气道炎症反应。儿童由于其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肌肉发育不完全,纤毛运动差,肺部含血多而含气少,间质发育旺盛等特点,当哮喘反复发作时,由于小气道炎症、痉挛、分泌物增多,气道易被粘液堵塞,从而易影响通气功能。重度发作时,气道阻力增加导致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小气道功能改变。表现FEV1降低,但由于小气道提前闭合,使残气量增加,FVC也随之下降,加上呼吸肌力减低也可使VC相对减少。本文结果还表明,哮喘发作期患儿,年龄越小,病情越重,越易发生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由于气道阻力增加,PEF、V50、V25明显降低,且随年龄增加,小气道阻塞越严重,这可能与病程长有关。本文提示,哮喘发作期患儿肺部通气功能明显降低,经治疗后除V25变化不显著外,余5项指标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