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哮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TBP穴位封闭对哮喘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TBP穴位封闭对哮喘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6期第40卷 临床研究

作者:李淑兰 赵学兰 刘桂芹

单位: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潍坊261031

  根据哮喘患者免疫紊乱的机理和祖国医 学经络气血对体总体的调整理论,自1993年始,我们采用TBP(T-转移因子,B- 自身静脉血,P-普鲁卡因)穴位封闭治疗哮喘500余例,对外源性和变异性哮喘有效率 100%,一年未复发率84%。自1997年始,我们又按严格的科研设计对51例哮喘进行了免疫调节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 1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哮喘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28例,女 23例;年龄26~65岁;病程4~30年。就诊时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33例,其中A1组21为外源性哮喘组,A2组12例为内源性哮喘组:B组18例,其中B1 组12例为外源性哮喘组,B2组6例为内源性哮喘组。组间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均无明显差异。

  1.2 肺功能测定 用美国Health Scan Prod ucts lnc 755型峰速仪。治疗前后均于lam、6am、11am、4pm、8 pm各测PEF值3次,取最高值,计算PEF变异率及增高值,计算方法参照目前国际统一计算方法:PEF变异率=[最高值-最低值]/[1/2×(最高值+最低值)]×1 0 0%。用β-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T细胞亚群,用免疫组化法测细胞间粘附分子,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内皮素及免疫球蛋白。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用TBP,其中T 9 U,B 20mml,P 120mg。三者混合后一次注入双侧肺俞或风门穴。进针角度取 45°左右,深度以有针感为准。每周1次,4周后改为每2周1次,维持3个月为一疗程。B组患者用常规治疗,发作时予以类固醇激素、氨茶碱、息克平及适量抗生素。症状严重 者对症处理。哮喘缓解后逐渐停药。所有患者均在开始治疗前和半年后,分别检测周围静脉血相关指标并做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 床相关症状(咳嗽、胸闷、气短 、咳痰)与程度分级 ①0级轻度:不需用药不影响休息,能胜任日常工作。②Ⅰ 级 中度:需口服少量支气管解痉药方能保证正常休息并胜任日常工作。③Ⅱ级重度:需长期口服两种以上支气管解痉药及间断口服少量糖皮质激素方能保证正常休息,时常因病情加 重而缺工缺勤。④Ⅲ级重危:患者明显呼吸困难和紫绀,不能平卧入睡。治疗后由Ⅰ~Ⅲ级进入0级为显效,由Ⅱ~Ⅲ级进入Ⅰ级为有效,治疗前后无变化者为无 效。

  2.2 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变 分别见下表1、2、3、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相关症状分级比较(x±s)

    n   相关症状分级
0
A组   33
 A1组 21 治疗前 0 6 13 2
  治疗后 7 12 2 0
 A2组 12 治疗前 0 4 7 1
  治疗后 2 5 5 0
B组   18
 B1组 12 治疗前 0 4 8 0
  治疗后 1 6 4 0
 B2组 6 治疗前 0 3 3 0
  治疗后 0 5 1 0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A组有效率为8 4%,B组为38.8%。二者比较,P<0.01。

表2 治疗前后两组PEF值(L/min)与变异率(logx +logs)比较(x±s)

  n      治疗前          治疗后3 个月         治疗后6个月    
PEF值 变异率 PEF值 变异率 PEF值 变异率
A组 33
 A1 21 271.7±102.4 1.53 2±0 .187 367±102.4 1.117±0.256 407±118 1 .101±0.230
 A2 9 270.9±103.4 1.544±0.185 3 64±101.4 1.109±0.265 404±117 1.104±0. 237
B组 18
 B1 12 261.7±105.4 1.621±0.137[ 〗 286±114.4 1.121±0.266 279±121 1.401±0 .243
 B2 6 267.5±101.3 1.617±0.141 2 77±112.4 1.117±0.256 271±121 1.521±0. 301
P值   >0.05 >0.05 >0.0 5 <0.01 <0.01 <0.01

  表2示,治疗前两 组间PEF值无差异;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PEF值仍无差异,而PEF值变异率有差异( p<0.01),治疗后6个月PEF值及其变异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A组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从表3可见,血浆ET-1、sICAM-1两组间比较P<0 .05,有显著性差异。

  而从表4可见,两组的T细胞 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自身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的 变化意义有待探讨。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浆

  ET-1、slCAM-1水平(±s)

  n   ET-1(ng/L) sICAM-1(ng/ml)
健康正常值 22   30.80+8.4 154.67+31.87
A组 33 治疗前 73.33+11.36   374+23.46
  33 治疗后 33.05+8.58   161+2 1.33
P值    

<0.01

<0.01
B组 18 治疗前 72.59+11.16   36 9+23.47
  18 治疗后 51.03+10.72   277+ 24.43
P值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和6个月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 变化(±s)

  n   CD3 CD4 CD8 NK lgA(g/L) lgG(g/L) lgM(g/L)
 
健康 12   62.5±9.6 38.6±4.0 26.7±4.2 6.4±3.4 1.49 16.2 1.03
A组 33 治疗前 63.7±8.7 33.8±4.3 29.6±4.2 1.4±1.1 1.13 13.8 1.06
    治疗后 62.3±9.1 36.6±4.3 26.6±4.3 6.0±3.1 1.42 13.3 1.06
P值     >0.05 >0.0 5 >0.05 <0.01 >0.05 >0.05 >0.05
B组 18 治疗前 63.9±6.7 37.4±4.7 26.7±4.1 1.4±1.2 1.14 13.7 1.07
    治疗后 63.6±9.3 33.9±4.4 26.4±4.4 1.6±1.1 1.19 113.9 1.0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哮喘发作涉及机体免疫机能异常、炎症细胞浸润、炎 症介质及细胞因子释放增加,气道神经及神经肽调控失常等多个环节[2],但最主 要的是免疫机能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目前已确认NANC(非肾上腺素能非胆能神经)是参入气道变应性炎症的重要因素,NANC的主要神经递质是VIP(血管活性肠肽)。V IP是最强的内源性支气管扩张剂[3]。正常时VIP可以调节Ach(乙酰胆碱)的释放或改变其效应,对胆碱能性支气管收缩有“刹车”机制。

  T能将正常的细胞免疫 信息转移给患者,使患者的细胞免疫紊乱状态得到纠正,进一步使体液免疫得到平衡并保持 稳定。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感冒次数减少,哮喘不发作或发作时症状减轻,这样可达到有效控制和使哮喘病逆转的目的。B为自身血,当它再次被注入体内后可分解产生某些足以改变 机体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物质而发挥作用。自体血和同药物注入穴位后,还能延缓药物的吸收,使药物在穴区更充分地发挥作用。P是胆碱能神经N受体封闭剂,通过使胆碱能N受体 失敏而使Ach失活,从而解除或减轻Ach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同时由于Ach的失活,可减少VIP的消耗,从而更充分地发挥VIP的支气管舒张作用,缓解气道痉挛。

  由于穴区神经末梢异常丰富,腧穴又是效应器和感受器明显集中的部位[4],故经 穴位注射后机体的反应比其它途径给药要敏感得多。而循经感传治疗疾病不是单纯对经络的调整,而是对体整体区域全息的调整,所以经穴位注入少量药物可起到调整全身生理机能 的作用。本研究治疗效果明确提示:①哮喘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是多方位的,表现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有的免疫亢进而有的低下。但经TBP封闭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均能 恢复平衡,说明本组方既不是增强免疫也不是抑制免疫,而是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但能维持多久不清楚。②本疗法对外源性哮喘疗效显著,对内源性哮喘疗效较差,可能源原性哮 喘患者的免疫紊乱还有其他因素参入。③本组方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治疗安全、无副作用。注:该文为1999年潍坊市科委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支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 程度分级及疗效 判断标准(修正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5.

  2,章宜南.对支 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临床荟萃,1992,7(1):8.

  3,刘翱.哮喘患 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93,32(3):165.

  4,沈德凯.试论腧穴的特异性.针灸临床杂志,1993,9(2,3):1.

2000-06-28 收稿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白介素-8含量变化及意义
焦点新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药——来曲唑
·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瓣坏死对比分析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2例分析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乳腺癌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sup>△<
·20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分析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