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康教育在中风防治中的地位及作用
中国健康教育2000年第16卷第3期
余恒才 陈虹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中风 防治
众所周知,中风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据最近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我国每年大约有 100万人死于中风,有300万人因中风而致残,加上原有病例计有600万人,估计每年因中风所造成的损失及医疗费用高达100亿元以上,这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沉重经济负担。因此如何及早预防以避免或减少中风的发生和复发,以及发病后如何及时合理、有效地救治以减少中风的病死率及致残程度,乃是目前防治中风的首要研究课题。就当代医学水平而言,仅仅依靠药物和手术等医疗技术,已不能满足中风防治的需求,而必须把中风的防治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中风的治疗、预防、康复等各个方面,它所发挥的作用,远比药物和手术等治疗手段更方便、更简单、要经济、要彻底,是任何高、精、尖医疗技术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探讨健康教育在中风防治中作用和地位无疑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健康教育内涵及其在中风防治中的地位
健康教育是一项群众基础广泛的社会工程,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治本措施。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有关健康的教育活动,同时融入行为学和教育学的一些理论方法,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采用传播的各种技巧,传播健康知识,教育社会成员承担起维护健康的责任,进而促进行政干预和公众的积极参与,以维护和促进个体、社会的健康,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来预防和控制疾病。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与健康,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诸多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升高、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老化、烟酒嗜好等,均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关系密切。虽然遗传和年龄因素目前尚无法改变,但引起中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行为干预而得以改变的,而干预的过程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才能实现。所以我们把健康教育引进中风的防治,旨在消除中风的危险因素,预防中风的发生和发展,同时通过降低中风发病率以遏制越来越多的医疗费用。另外,直接影响中风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急救时间。研究发现,无论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其最佳抢救时间 为发病后6~8小时,在此时间内接受及时正确治疗者极少发生后遗症。临床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错过及时就医的原因并非交通和经济,而是常识的缺乏,他们或是没有意识到已患了此病,或是不了解及时治疗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普及有关防治常识显得十分必要,它已成为当前中风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健康教育是消除中风诸危险因素从而达到防治中风的治本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新地平线》中明确指出:“卫生工作必须将侧重点从疾病的本身转移到导致疾病的各危险因素,以及良好的健康是怎么得到的问题上,单一的一种疾病可能有许多种有关的危险因素,而且一种危险因素也可能引起或影响多种疾病及病状,疾病病因定义已经扩大。”这清楚告诉我们以疾病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正转向以人群或人类发展为中心的研究途径,从而提醒我们,寻找中风的预防措施应以其致病因素入手。中风的发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生活节奏增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理紧张,竞争等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大众传播媒体的作用,西方工业国家的生活方式正随着信息的传播迅速传向我国,对人们的饮食习惯、娱乐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喝酒没有节制,或大吃大喝,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近10多年来吸烟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青少年和女性吸烟率明显上升等等,所有这些是导致中风危险因素诸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疾病呈高水平上升的直接原因,最终又导致中风呈上升趋势。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供的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居民现患高血压9000万,糖尿病2000万,脑卒中600万,这不仅降低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加剧国家和个人的医药费负担。由此中风的防治,不再仅限于生理医学的范畴,而应该从生活方式、健康行为、精神状态、心理活动、行为特征等诸多因素中,寻求一条切实行之有效的途径,从根本上祛除中风危险因素,以达到防治和控制中风的目的,这个途径便是针对全社会所有人群或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教育人们改变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促进有益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使中风整体危险因素下降,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中风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水平现状。
健康教育是解决中风病人诸心理问题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重大的不幸或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时,产生不良情绪和心理,如愤怒、焦虑、沮丧、失望、忧郁作为应激心理反应,已成为中风的发生与失控的原因之一。而当一个正常人一旦因中风造成肢体废用,丧失语言功能,或意识障碍,便丧失了正常人的生活能力,失去了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失去了与外部世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由此其社会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由为他人服务变成服务对象,由环境开放变成了环境闭塞,因而必然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情绪反应和情感需求。由于中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修养、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经济基础不一样,其心理表现或存在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尤其是一些中风危急重者,当苏醒后发现被置于生疏环境,复杂的环绕病人床前的仪器及奇特的监测设施而表现为严重不适应,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承受应激的刺激,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识障碍。这种情况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心理健康指导,会导致中风患者神经活动的机能失调,通过下丘脑和它控制的激素分泌影响免疫功能、破坏其防御反应,削弱了他们重新调节、适应、稳定内环境的能力,致使病情恶化,使救治中风患者陷入困难。中风患者对于理解和尊重的情感需求比正常人更为强烈,其生活质量的价值和影响更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医护人员有责任理解他们在机体、精神和意志上的缺陷,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赋予他们以真诚的情感和社会责任。同时根据每个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心理表现,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中风病人治疗全过程。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教育他们从痛苦的忧虑和沮丧现实中摆脱出来,去克服各种不良情绪,还教会他们自我调节方法,使自己平静放松,这样可以改变人应激时的反应方式。另外,对于依赖性很强的患者,在可能情况下,医护人员应在患者的视野内活动,说话时靠近病床,态度和蔼,经常握握患者手以增加情感抚慰作用,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还应了解患者的视、听、运动、感觉、理解与语言交流能力,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机械地做治疗而忽视患者存在,要舍得花时间与其交流,并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通过对中风病人的心理健康指导,使患者处于接受检查、诊断,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最近有关研究资料也表明,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指导,情感抚慰等方法,对中风病人治疗和康复可以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所以说健康教育是解决中风患者心理问题从而达到促进中风患者早日康复的主要有效措施。
作者单位:余恒才(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324002)
陈虹(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3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