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中风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针刺头部穴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针刺头部穴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第17卷 临床研究

作者:陈治忠 李艳慧 梅华达

单位:陈治忠(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州 510405);李艳慧(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梅华达(广州中医药大学97级博士生,广州 510405)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偏瘫/针灸疗法;穴位,头颈部;头针刺激区;血栓烷B2/针灸效应;6-酮前列腺素F/针灸效应

  摘要:为了寻找更有效的针灸处方以更好地恢复中风病偏瘫肢体的功能,用针刺头穴为主(取颞穴、百会、风府、神庭、头维)治疗中风偏瘫病,与针刺头针相应区域(取偏瘫对侧头部运动区和感觉区)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头穴组37例病中基本痊愈26例,显效9例,有效2例;头针组(对照组)36例病中基本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组间比较P<0.05。同时,治疗前后血浆TXB2、6-Keto-PGF含量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表明上述头穴组穴位处方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处方。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13(2000)01-0043-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calp Acupuncture on Apoplectic Hemiplegia

CHEN Zhizhong

  (Acu-moxibustion and Massage School,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Guangzhou 510405,China)

  LI Yanhu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Guangzhou 510405,China)

  MEI Huada

  (Doctorate Postgraduate of Grade 97,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Guangzhou 510405,China)

  Abstract:Self-prescription scalp acu-points were used to treat the patient with apoplectic hemiplegia and its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calp acupuncture.Contents of plasma TXB2,6-Keto-PGF were also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36,self-prescription scalp acu-points) 26 cases were cured,9 markedly effective,2 effective and 0 ineffective,while 12,15,8 and 1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36,traditional scalp acupuncture) (P<0.05).The differences of plasma TXB2,6-Keto-PGF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It is concluded that self-prescription scalp acu-points were effective for apoplectic hemiplegia.

  Key words:POSTSTROKE SYNDROME/acup-mox therapy;HEMIPLEGIA/acup-mox therapy;POINTS,HEAD & NECK;SCALP STIMULATION AREAS;THROMBOXANE B2/acup-mox effects;6-KETOPROSTAGLANDIN F1 ALPHA/acup-mox effects

  中风是中老年的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极高,根据资料统计其致残率约为70%~80%[1]。肢体的残废影响中风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恢复中风病偏瘫肢体的功能,提高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针灸医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作者自1997~1999年共观察中风偏瘫病73例,采用针刺自定头穴(以下称头穴组)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对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含量的影响,并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针刺头针刺激区相应区域(以下称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3例中风患者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病,根据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小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进行诊断与辨证。73例患者中女24例,男49例,其年龄、病程和病种分布见表1~表3。

表1 中风病年龄分布  N/例(p/%)

年 龄 头针组 对照组 合 计
40~49岁   3(8.11)   1(2.78)   4(5.48)
50~59岁 14(37.84) 16(44.44) 30(41.09)
60~69岁 14(37.84) 12(33.33) 26(35.61)
70岁以上 6(16.22) 7(19.44) 13(17.81)
合  计 37(50.68) 36.(49.32) 73(100.00)

  统计方法:χ2检验

   表2 中风病病程分布表  N/例(p/%)

病程t 头穴组 对照组 合 计
t<1月  3(8.11)  4(11.11)  7(9.59)
1月≤t<3月 9(24.32) 7(19.44) 16(21.92)
3月≤t<6月 13(35.14) 11(30.56) 24(32.88)
6月≤t<1a 8(21.62) 8(22.22) 16(21.92)
t≥1a 4(10.81) 6(16.67) 10(13.69)
合  计 37(50.68) 36(49.32) 73(100.00)

 统计方法:χ2检验

   表3 中风病病种分布表  N/例(p/%)

病 名 头穴组 对照组 合 计
脑血栓形成  23(62.16)  19(52.78)  42(57.53)
脑栓塞 1(2.70) 2(5.56) 3(4.11)
脑出血 13(35.14) 15(41.67) 28(38.36)
合 计 37(50.68) 36(49.32) 73(100.00)

  统计方法:χ2检验

  表1~表3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病程和病种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头穴组 取穴:颞穴(耳尖直上2寸,及旁开各1寸)[3]、百会、风府、神庭、头维。配穴:肝阳上亢:开四关;痰瘀阻络:丰隆、血海;痰热上扰:曲池、丰隆;气虚血瘀:足三里、三阴交;阴虚风动:太溪、太冲;语言不利:哑门、廉泉。疗程:每天针刺1次,10d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3d。

  2.2 对照组 取穴:取偏瘫对侧头针运动区和感觉区。配穴、疗程与头穴组相同。

  3 疗效观察

  根据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小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进行疗效观察。并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栓素及前列腺素含量。

  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方法[2]

  基本痊愈:p≥81%;显效:81%>p≥56%;有效:56%>p≥11%;无效:p<11%,或病情加重。

  4 结果

  4.1 临床疗效

  头穴组与对照组临床比较,其有效率经统计学Rid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头穴组疗效比对照组佳,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病疗效比较  N/例

组 别 合计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头穴组 37 26 8 2 0
对照组 36 12 15 8 1
合 计 73 38 24 10 1

 统计方法:Riddit分析;组间比较P<0.05

  4.2 患者血浆TXB2、6-Keto-PGF含量的变化

  中风患者血浆TXB2含量比非中风患者(针灸病区非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住院者)明显升高,而6-Keto-PGF含量下降(见表5)。

表5 中风病组与非中风组的血浆TXB2

  6-Keto-PGF含量比较()

组别 N/例 ρTXB2/(ng·L-1) ρ6-Keto-PGF/(ng·L-1)
非中风组 20 104.38±34.10 127.65±37.72
中风病组 40 450.88±189.38** 42.86±32.88**

 统计方法:t检验;**组间比较P<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TXB2、6-Keto-PGF含量见表6。

表6 两组病治疗前后血浆TXB2、6-Keto-PGF含量比较()

组别 N/例 ρTXB2/(ng·L-1) ρ6-Keto-PGF/(ng·L-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头穴组 20 471.33±209.29  201.15±144.48**△△ 41.18±17.46  72.86±27.95**△
对照组 20 403.44±170.11 337.88±139.56** 44.55±14.14 58.05±16.64**

  **表示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P<0.01

  5 讨论

  中风是老年的多发病、常见病,其病位在脑,其病机多由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以外。因此,对中风的治疗多是取头部穴位为主,兼取肢体相关穴位。颞穴(耳尖直上2寸,及旁开各1寸)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通过长期经验总结而成,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其对中风治疗疗效确切。百会、神庭、风府均为督脉的穴位,督脉入络脑;头维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前额,且与督脉相连络,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早在古代就对这些穴位的治疗作用进行论述,如《普济方》载:“忽中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穴百会,耳前发际……神效”;《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作者认为,针刺颞穴、百会、风府、神庭、头维等穴位,其疗效较头针刺激区为佳,是由于传统头针穴较局限于头颞、顶部,而自定头穴组方则除了考虑到头部的颞、顶部外,还选取了前额和后项的穴位。

  多项研究表明[4,5],TXA2、PGI2是两种参与血管舒缩运动的体液调节物质,又是两种作用完全相反的生物活性物质,其降解产物分别是TXB2和6-Keto-PGF。TXA2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血小板聚集物和促血管收缩物质;与TXA2相反,PGI2是目前所知的最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物和血管扩张物质,两者之间的平衡是维持正常血管和血流通畅的重要因素。针刺中风患者头部穴位,其血浆TXB2含量下降,6-Keto-PGF含量上升,两者一升一降,恢复两者之间的平衡,使病的血管扩张,血小板聚集受抑制,血流阻力减小,血流加快,有利于大脑病灶部位的侧枝循环的建立,恢复病灶部位大脑的功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疗法。

  作者简介:陈治忠,男,1963年4月出生,大学本科,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冯淑兰,郭振球,谢国荣.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机理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2):20

  [2]任占利,王顺道.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赖新生.三针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

  [4]周永昌,翁心植.TXA2-PGI2的平衡与临床[J].中华内科杂志,1987,26(1):49

  [5]吴江,张淑琴,饶明俐,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XA2、6-Keto-PGF,血小板含量,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及血脂、脂蛋白及血液粘度变化的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1,8(1):15

收稿日期:1999-09-0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中风的Meta分析
焦点新闻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灵芝复方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