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什么关系?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关于免疫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关系的认识亦有所深入,相继发现了三个有意义的抗体,即内因子抗体(IFA)、壁细胞抗体(PCA)及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内因子抗体(IFA)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关系密切,其在A型萎缩性胃炎的血液、胃液及唾液中均可检出。其可分为两型:Ⅰ型为阻断型抗体,能阻滞B12在胃内与内因子(IF)结合,致使Vit B12不能吸收;Ⅱ型为结合型抗体,作用于内因子与Vit B12的结合物,使其在肠内不能被吸收。恶性贫血病人血清中Ⅰ型抗体检出率为38%~70%(平均53%),Ⅱ型抗体为11.5%~40%(平均27.9%),Ⅰ型比Ⅱ型抗体效价高且作用强。实验证明胃液中IFA能阻碍IF与Vit B12结合,致使Vit B12不能吸收而致恶性贫血。Strickland报道140例A型萎缩性胃炎,其中9例IFA阳性,数年后有5例发生恶性贫血,B型萎缩性胃炎30例无1例IFA阳性。此外,Irvine等在A型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发现壁细胞抗体(PCA),它不与幽门、十二指肠、回肠及结肠粘膜起反应,而只与胃体腺壁细胞起反应,是一种器官特异性抗体,是属免疫球蛋白IgG,一部分属IgA;存在于血中的大部分为IgG,胃液中的大部分为IgA。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患者的PCA阳性率最高为55%~95%,一般萎缩性胃炎不合并恶性贫血者则较低,为23.6%~62.5%,但国内报道甚低,约11%左右。Strickland认为A型萎缩性胃炎为自身免疫疾病,由于PCA与壁细胞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壁细胞萎缩,盐酸分泌减少;B型萎缩性胃炎不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可能由于其他因素如胆汁反流、酒精等因素引起胃窦炎。Na ndeli用B型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作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抗体发现了GCA。实验证明GCA为G细胞浆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G系,具有补体结合能力。说明B型中有一部分患者,其病变与 G细胞自身免疫有关。此外,有人报道,萎缩性胃炎的胃上皮细胞普遍可见淋巴细胞,有些病例观察到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或伪足,导致邻近壁细胞质膜溶体现象,说明在发病过程中可能有细胞免疫机制参与,值得重视。综上所述,内因子抗体(IFA)、壁细胞抗体(PCA)、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的发现及细胞免疫存在,均说明了免疫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相关。
人们根据自身免疫现象的有无,将萎缩性胃炎分为两大类:凡是具有自身免疫现象者属于自身免疫性胃炎,另一类属非自身免疫性胃炎。前者又有三种情况:①有恶性贫血,PCA和IFA 阳性萎缩性胃炎;②一般的PCA阳性萎缩性胃炎;③GCA阳性萎缩性胃炎。
那么免疫因素又是如何致使本病胃粘膜萎缩呢?根据Tanaka及Glass修改的意见,下列假设步骤可以考虑: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损伤释放抗原,并使免疫细胞致敏,产生延迟过敏反应,并有炎症发生;②发生体液免疫反应,在胃壁及局部淋巴结产生PCA,循环的PCA见于胃液、胃粘膜及血清中;③PCA到达壁细胞,在该处形成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并激活补体,产生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至该处,释放溶酶体酶,对细胞有损害作用;④这种反应使壁细胞的成熟及增殖发生障碍,壁细胞群减少,酸分泌亦减少,细胞碎片再成为自身抗原,使胃粘膜不断遭受损害。萎缩的腺体代之以肠上皮化生或幽门腺化生,直至发生胃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