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内科诊断及治疗体会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4期第19卷 经验交流
作者:刘力群 段金喜 邹锐萍
单位:刘力群 黑龙江省红十字医院消化内科(150040);段金喜 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医院内科;邹锐萍 阿城糖厂医院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为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胃粘膜病变。1994~1998年,我院收治典型肝硬化门脉高压不同程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120例中,24~65岁,平均年龄44.5岁。本组120例均进行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像、生化系列测定。B超检查提示有肝脏弥漫性变、脾大增厚、门脉增宽、血流加速等。胃镜检查所见急性胃粘膜病变45例,溃疡病34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8例,胃炎13例。
1.2 治疗 洛赛克注射液40 mg,每日2次静脉推注。同时为降低门脉压,应用垂体后叶素,最大剂量125单位加500 ml液体,同时加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静脉点滴。善得定注射液0.1 mg静脉推注后,0.3mg加500 ml液体,以每分钟8~10滴,12小时维持静脉滴注,仅出血可皮下注射0.1 mg,每日3次。施他宁注射液250 μg静脉注射后,300 μg加500 ml液体,每分钟8~10滴,12小时维持治疗。另外促凝血药物及止血药物可酌情应用。
3 讨论
PHG的组织学变化为粘膜毛细血管及静脉扩张。粘膜下静脉管壁不规则,呈局灶性增厚。本组资料通过胃镜检查、生化、临床分析,证明门脉高压导致胃粘膜血流受阻、淤血、扩张。缺氧削弱其胃粘膜屏障功能。其代谢紊乱,导致胃粘膜坏死、糜烂、出血。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发生消化道出血并非都来源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30%~40%来源于胃粘膜病变,所以认为与肝功能障碍有关。
本文所选的120例肝硬化病人,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等,经临床及时治疗,止血率达95%,所以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明确诊断后早期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收稿:1998-01-26,修回:199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