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4期第22卷 临床报道

作者:余天智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益气养阴活血法;中医药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是临床常见、难治之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1995~1998年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并与单纯用西药维酶素治疗3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依据1982年10月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1〕

  1.2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门诊25例,住院7例;男25例,女7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平均43.2岁;病程最长13.5年,最短1年,平均10.1年。对照组30例,门诊22例,住院8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3岁,平均41.8岁;病程最长14年,最短1.5年,平均1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临床表现

  将胃脘痞满、胃痛、嗳气、纳呆、嘈杂、泛酸、乏力、便溏、消瘦、贫血等主要临床表现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记为0、1、2、3分,治疗前后每例累计进行积分统计。治疗组32例治前平均积分为16.8±5.2分(±s);对照组30例为17.5±5.1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4 纤维胃镜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治疗组萎缩部位在胃体9例,胃窦20例,胃体胃窦3例。病变粘膜呈灰白或苍白者32例,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网显露24例,粘膜表面粗糙,有散在不规则的颗粒8例。伴粘膜散在斑片状糜烂8例,胆汁反流5例。对照组萎缩部位在胃体8例,胃窦17例,胃体胃窦5例。病变粘膜呈灰白或苍白30例,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网显露23例,粘膜表面粗糙不平,有散在不规则的颗粒7例。伴粘膜散在斑点状糜烂6例,胆汁反流4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基本方为:

  太子参18g(或党参15g) 生黄芪30g

  白 术10g 山 药18g 白 芍15g

  乌 梅15g 沙 参15g 土茯苓30g

  当归尾 9g 薏苡仁30g 莪 术12g

  三七粉 6g(冲服)

  加减:粘膜表面粗糙不平或呈颗粒状者加白花蛇舌草30g,土鳖虫9g;胃粘膜兼有糜烂者加白及15g,煅乌贼骨12g;胆汁反流者加旋覆花12g,制半夏9g,紫苏梗10g.

  2.2 对照组服用维酶素(湖北鄂州市生物化学制药厂)每次1g,每日3次。

  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拟定。以治疗前及停止治疗后半个月以内的检查结果为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纤维胃镜复查胃粘膜灰白或苍白区消失或基本消失,血管显露不清;粘膜斑点状糜烂消失或基本消失,粘膜粗糙不平、颗粒状基本消失,胆汁反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纤维胃镜复查胃粘膜灰白或苍白区范围缩小1/2以上,血管网缩小在1/2以上,粘膜粗糙、颗粒状减轻,斑点状糜烂基本消失,胆汁反流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纤维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变或反见加重。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表现改善情况 治疗组治疗前临床表现积分为16.8±5.2,治疗后为4.8±2.3;对照组治疗前为17.5±5.1,治疗后为9.6±3.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2 胃镜疗效比较 见附表。

附表 两组胃镜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32 12   37.50 15   46.88 5   15.63 84.38
对照组 30 5   16.66 12   40.00 13   43.33 56.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与体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癌前病变〔3〕,其中医病机的特点为虚实夹杂。虚,重在脾胃气虚,胃阴虚;实,主要是气滞血瘀〔4〕。有文献表明〔5〕,本病以脾胃虚弱型多见,占75.4%,大多兼有血瘀。脾胃气虚,胃络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基础,也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多步骤转化的主要环节〔6〕。胃为阳腑,喜润恶燥,体阳用阴,胃病时久,气虚及阴,阴伤者十之八九〔7〕,加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量减少或缺乏,可致胃阴不足。所以,笔者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的基础上加用酸甘养阴之法,更贴切其病机。方用太子参(或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太子参、沙参、山药益气养阴;白芍、乌梅、甘草酸甘养阴;当归尾、三七、土茯苓、薏苡仁、莪术化瘀软坚、消瘤抗癌〔8〕。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之功,扶正祛邪相配合,抓住了病机的关键。故治疗组临床表现改善、胃镜疗效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参考文献

  1 李益农,萧树东,张锦坤,等.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83,22(5):261~262.

  2 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3 劳绍贤,卞兆祥.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述评.中医杂志,1996,37(11):690.

  4 董建华.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看法.中国医药学报,1993,8(2):57.

  5 孙维锋.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舌象与中医证型分析.广东医学,1990,11(2):30.

  6 陆为民,单兆伟,沈 洪,等.胃舒胶囊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2):723.

  7 史宇广,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胃脘痛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214.

  8 史锁芳,陆为民.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经验.中医杂志,1998,39(8):46.

1999-04-16收稿/编辑 彭 洁

*书 讯*

  《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尚有少量存书,欲购者从速,每本35.60元(含邮资),款寄江西中医药编辑部匡奕璜收,邮编:330006.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自拟参七胃康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
焦点新闻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灵芝复方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