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危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第34卷 短篇报道
作者:吴斌 许能锋 赵子庆 陈影 吴丽瑟 陈素清
单位:吴斌(350005 福州市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科);赵子庆(350005 福州市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科);陈影(350005 福州市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科);吴丽瑟(350005 福州市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科);陈素清(350005 福州市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科);许能锋(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
本研究以医院为基础,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
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1997~1998年因上腹部、脐周疼痛或不适在本院就诊的患儿242例,占同期该类患儿98%;男143例,女99例;年龄10个月~14岁,平均年龄7.3岁。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卫生经历与习惯、动物接触史、经济和卫生情况及家庭成员胃病史。取血1.5 ml,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 IgG抗体(药盒购自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按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124例)和阴性组(11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居住地、饮用水方面均衡可比(P>0.5)。对调查资料量化后进行单因素χ2分析,筛选出关联因素,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2.结果:血清Hp抗体阳性124例(51.2%)。将调查资料与血清Hp抗体结果进行单因素χ2分析,Hp抗体阳性与小儿家庭成员胃病史(X1)、家养动物(X2)、襁褓时接受成人嚼啐后食物喂养(X3)、吃过冷食物(X4)、进食前不洗手(X5)、搂抱动物(X6)、共用牙杯(X7)等有关联。以上述关联因素为基础,进行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确定α=0.05,β=0.10,结果见表1。
表1 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危险
因素 |
偏回归
系数 |
标准误 |
Wald值 |
P值 |
OR值 |
95%CI |
X1 |
1.257 7 |
0.324 7 |
14.98 |
0.000 1 |
3.52 |
1.86~ 6.65 |
X3 |
0.594 8 |
0.280 8 |
4.49 |
0.034 2 |
1.81 |
1.05~ 3.14 |
X5 |
0.620 3 |
0.282 3 |
4.84 |
0.028 0 |
1.86 |
1.07~ 3.23 |
X6 |
1.258 4 |
0.542 9 |
5.38 |
0.020 5 |
3.52 |
1.21~10.20 |
对父母胃病史情况与儿童Hp检测结果做趋势分析,父母均无胃病史的OR值1.00,父亲有胃病史的3.33,母亲有胃病史的2.69,父母均有胃病史的6.54,χ2trend=18.76,P=0.000 01。
3.讨论:本组资料中,家庭成员有胃病史的儿童感染Hp的危险性增加,父母亲胃病史与儿童Hp抗体阳性存在等级效应关系,提示儿童Hp感染呈明显的家庭内聚集。经常搂抱动物的儿童血清Hp抗体阳性危险度较高,亦反映该菌通过与动物的密切接触而感染。襁褓时喂养成人嚼啐后食物是儿童感染Hp的独立因素,说明Hp经“口-口”途径传播;进食前经常不洗手的儿童血清Hp抗体阳性危险性增高,提示Hp感染有“粪-口”途径。
收稿日期:199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