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据《中华肝脏病杂志》消息:聚乙二醇干扰素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第三阶段,该阶段的两种主要聚乙二醇干扰素,均为每周给药1次,故称之为长效干扰素。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在给药后,聚乙二醇干扰素吸收速度较普通干扰素慢,但3到4小时后,也能达到有效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浓度。聚乙二醇干扰素吸收入血后,代谢速度缓慢,半衰期为40至100小时,而普通干扰素仅为4小时左右。在用药168小时后,聚乙二醇干扰素仍能维持较高的血浓度,因此可以每周1次给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的动力学特点,其丙肝病毒RNA的复制很快。干扰素治疗时需要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以发挥最大的病毒抑制作用。普通干扰素一般为隔日1次给药,给药后血药浓度迅速达到高峰,并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用药后24小时和给药的间歇日,血药浓度降至很低,病毒重新开始复制,这就是普通干扰素的“峰-谷”效应。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虽然只给药一次,但在给药后的1周内,血中可维持恒定的干扰素浓度。因此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也是持续性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其疗效已达到或超过普通干扰素与病毒唑的联合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认为,将聚乙二醇干扰素与病毒唑合用,有可能使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马慧教授的资料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与病毒唑合用,治疗结束时的丙肝病毒RNA阴转率分别是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组为50%,聚乙二醇干扰素加病毒唑组为81%。治疗随访结束时的丙肝病毒RNA阴转率分别是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组为42%,聚乙二醇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治疗组为60%。该结果显示了聚乙二醇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应用的良好前景。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