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非典”时期应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新华网合肥5月9日电(记者沈翀 洪锋)“非典”时期,许多人都处于惶惶不安中,从最初的抢板兰根、抢醋,发展到抢米、抢盐、谈“非”色变,人们往往容易将自己身体的任何不适和“非典”的症状紧密联系起来,产生精神障碍。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非典”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提醒人们“非典”时期应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安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陶芳标说,由于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人们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这就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不确定性,由此“非典”的严重程度伴随着自己的想象而被夸大。开始时只是心灵上的焦虑,严重则可能引起疑病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表现出喜欢道听途说和相信小道消息,一些在平时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这时候一下子都爆发出来。
陶芳标说,消除恐慌的关键是对“非典”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对一件事物不确定、缺乏科学认识时,人们的想象、猜测往往会代替科学,从而造成心理上的过度恐慌。人们必须正确认识到“非典”虽然可怕却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在目前对“非典”还没有完全认知的情况下,怎样呵护自己的心灵不轻易受“非典”的影响呢?
专家给了如下意见:首先,要以平常心对待“非典”时期的生活,减少心理暗示。“非典”突如其来,害怕、担心都是正常的,不要刻意地让自己去想或不想,以免强化了心理上的担忧。同时应该更加大度,对周围的事情不要过分敏感,以免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周围人的言行都与“非典”联系在一起,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其次,要善于转移注意力,通过其它事情排遣自己心中的忧虑。比如可以通过看书、写字、画画这些兴趣爱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放松时刻紧绷的神经;还可以多留些时间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做一些家务,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去个电话,在排除“非典”干扰的同时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情感支撑。
陶教授最后说,如果当自己感觉到已处于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甚至这种精神痛苦已经严重妨碍了工作、学习、社交时,那就需要抛开成见,主动向心理医生求助,接受心理辅导。(完)
200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