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血吸虫
又称裂体吸虫。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寄生于人体的有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体较短粗,体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口、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称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肪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虫卵的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在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由于卵内千周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了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时内含毛蚴的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其一侧有一小刺,如遇清水,即可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此时若遇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一条毛蚴可发育成数万条尾蚴)后逸出;如遇人、畜在水中活动,则经皮肤侵入体内;脱去尾问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血吸虫对宿主带来的危害以虫卵所致的损害为最重。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形成虫卵肉芽肿,最后导致肝脾肿大、肠壁纤维化、肝硬化和腹水;在儿童则可因反复感染而引起发育不良、智力减退、生殖机能不好,形成血吸虫性“侏儒症”,丧失劳动力。中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县(市)均有发现,最南处为广西横县,最北处为江苏宝应县。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其防治原则是年年查治病人、病牛,杀灭钉螺,管好人、畜粪便,粪便要储存一段时间再使用,防止能孵出毛蚴的虫卵落入有螺水体,管好水源。到1958年,中国已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近些年有钉螺的面积和病人有回升趋势。因此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地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孟文新)
2003.06.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