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乙脑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1999年浦北县乙脑暴发调查分析

1999年浦北县乙脑暴发调查分析

广西预防医学 2000年第4期第6卷 短篇报道

作者:王卫军 刘霞 赖家鉴 陈献煜 宾仕卿

单位:广西浦北县卫生防疫站 535300

  中图分类号:R51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8X(2000)04-0256-01

  1999年6~7月,我县发生乙脑暴发流行,为了解流行状况,总结乙脑防治经验,制订今后的防制措施,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1 调查方法

  1.1 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乙型脑炎个案调查表,采用询问和填写个案表的方式,逐个对病例进行调查。

  1.2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点作出诊断。

  1.3 实验室检查 对留医病例进行血常规检查和部分病例进行脑脊液、血清学检查。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我县共有18个乡镇,这次乙脑暴发疫情波及中、西、南部11个乡镇29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疫区口523971,发病75,罹患率14.3/10万。死亡18例,病死率为24.0%。首例乙脑病发病时间为6月14日,以后每天均有病例发生,至6月23~25日达到高峰,3天中发病数占全部病例的40.0%(30/75),此后逐减,至7月9日流行终止,流行时间共26天。发病年龄最大13岁,最小为11个月,其中2~5岁占65.3%(49/75)。男性47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为1.68:1。发病呈高度散发,但相对集中现象明显,其中以西部盛产香蕉、荔枝的北通、白石水两镇发病较多,其发病数占全部病例的61.3%(46/75)。75例患者中,有乙脑疫苗免疫史6例,占8.0%,其余均无免疫史。

  2.2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起病均较急,且均有发热(38.2~39.8℃),大部分病例有抽搐(73例)、意识障碍(70例)、脑膜刺激征(47例)和呕吐(44例)等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 对65例住院病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为8.4~32×109/L,其中大于10×109/L占90.7%,中性粒细胞在62%~90%之间。抽取18例患者脑脊液检查,外观清或微浊,压力均增高,白细胞为0.06~1.1×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均在70%以上,蛋白质170~652mg/L,糖为3.8~5.6mol/L,氯化物正常。对24例进行血清学抗乙脑病毒IgM抗体测定,阳性16例,阳性率为66.7%。

  3 讨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嗜神经性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我县在短时间内同时出现众多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表现的病,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证实为乙脑暴发。

  分析我县这次乙脑暴发,其原因除了受传播媒介、易感动物、群隐性感染后的免疫水平以及气温、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外,最主要原因是乙脑预防接种措施不落实,群免疫水平低。由于乙脑疫苗未列入计划免疫,忽视了乙脑疫苗的接种工作,一些乡镇甚至有5年以上未开展过乙脑疫苗的接种,导致这次乙脑暴发。

  在乙脑流行的早期阶段,为了及时控制疫情,我们通过行政干预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灭蚊、防蚊、消除蚊虫孳生地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并对95%以上15岁以下儿童进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加强宣教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等综合预防措施,使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为了切实做好乙脑预防工作,应加强乙脑病毒病原学检测以及虫媒种类、密度监测和群免疫水平监测,预测疫情动态、流行因素、流行可能性和流行强度,积极采取控制乙脑流行的综合预防措施,对于防制乙脑暴发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2000-04-05收稿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接种乙脑疫苗偶合流行性出血热死亡1例报告
焦点新闻
·小儿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分析
·急性白血病并发医院败血症32例分析
·白血病患者酵母样真菌感染的调查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治疗观察
·怎样知道孩子可能患有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美科学家发现基因缺损导致乳腺癌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