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我国风湿病学专家古洁若教授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有新的发现,在国际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这种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近两年来,古洁若教授连续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风湿病学杂志《关节炎和风湿病》上发表7篇系列文章,首次在世界上报道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中新的细胞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应答(UPR)的作用和意义,并率先利用基因微阵列技术,发现几个新的致病相关基因。
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于遗传免疫异常相关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这种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3%-0.4%,而且约95%发生在青壮年身上,致残率相当高,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国内外均没有好的根治方法,临床治疗相当棘手。这种病主要受累部分除了中轴关节和外周关节,常常还累及其它系统的改变,如眼睛、肠道、心脏和肺部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的研究,使过去国际上一些医学专家的设想得到了证实。她发现了疾病发生、持续和致残三个环节上涉及的基因,同时还发现,病人的未折叠蛋白产生很多堆积,导致异常反应。这些系列研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基因功能及其内在联系揭示新的、更深层的发病机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其它如老年痴呆等免疫性相关疾病的研究有启发意义。她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和高度评价,被国内外专著所引用。今年1月,古洁若教授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00万元的资助。
200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