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防治小儿“夏季热”
小儿“夏季热”又名“暑热症”,有三大特征:发热,口渴喜饮,多尿少汗。
“夏季热”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发热、烦躁、易哭、口渴、尿多、无汗或少汗。有的患儿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精神萎靡,疲乏嗜睡,形体消瘦,偶然出现惊厥。而在血液,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检查时,又无病理性改变。发热常常来得很突然,且可持续在摄氏38.5-41度之间,即使用解热药,磺胺类甚至各种抗菌素治疗,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雨后天气凉爽,体温才有所降低,到了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能不药而愈,这种无名高热,便是人们常说的“夏季热”。
夏季热可不治而愈,愈后也较好,但应加强护理,以免影响患儿的营养和发育。一般来说应做到:
一、患儿居室阴凉通风,避免高温刺激,如有条件,可到凉爽的地方度夏,或在室内洒水降温;多开门窗使空气流通,室外搭凉棚,减少阳光直射室内;还可用酒精或普通井水给患儿擦身,促使体温下降。
二、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营养,可给患儿绿豆汤,百合汤,红枣粥,白条,西瓜,菊花茶等富有营养的爽口食物和饮料,有利排尿和降低体温。
三、少汗或无汗时可给予洗温水浴,每天1—2次,使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
四、中药治疗夏季热疗效较好,服用六一散、金银花露水或金银花与杭菊花煎汤代茶,能清暑热,解烦渴;清暑泻热,养阴生津的方剂有香蕾、甘草各3克,藿香、金银花、连翘、知母、石斛、麦冬、淡竹叶各6克,生石膏9克组成,每日一剂,水煎疗效颇佳。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