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伯勋治疗小儿夏季热的临床经验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12期第21卷 老中医经验
作者:洪万选 洪演庆
单位:黄梅县人民医院(436500)
关键词:小儿夏季热;中医药疗法;老中医经验;洪伯勋
先父洪伯勋业医四十余年,熟谙经典,旁参各家,擅长临床实践,学验俱丰,特别是对内、妇、儿科疾病造诣颇深。今谨录先父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有关论述及案例如下。
1 病因病机
小儿夏季热,是夏季小儿常见病。好发于六岁以下小儿,特别多见于营养不良的患儿。其发病临床特点表现为口渴多尿,高热无汗,长期泄泻,心烦,头胸高热,四肢清冷,喜伏卧,病虽日久,精神尚能支持。病因小儿脏腑娇嫩,脾肺阳气不充,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夏季断乳,或因病后气阴亏耗。时值夏令,感受六淫燥热之邪,小儿阴气未充,阳气不能卫外,温煦调节机能较差,故而发病。热邪灼伤肺阴,肺主皮毛,肺气失宣,腠理闭塞,汗腺麻痹,不能蒸发为汗。心阳郁积不能运行四肢,故手足不温。头为诸阳之会,不能下达于周身故头痛无汗,淅洒恶寒。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耗气伤津,湿邪内蕴不化,故口渴引饮,小便清长而频。胃肠功能紊乱,则上吐下泻。缠绵日久,下肢也逐渐痿软无力,懒于说话,纳呆便溏。多于秋风气爽,暑气消除后,病可渐渐向愈。
2 辨证论治
2.1 脾肺型
(1)初伤肺气:症见咳嗽,鼻流清涕,四肢清凉,咽喉肿痛,发热不退,气温愈高,身热愈高,皮肤干热无汗,烦躁不安,大量饮水,舌苔薄黄,脉多数。治以清暑益气,芳香化浊。方药:清暑益气汤合三仁汤加佩兰、藿香、石斛各12g。或清热保津汤(竹叶石膏汤化裁):生地、沙参各10g,生石膏15g,麦冬9g,甘草3g,竹叶、连翘各6g,水煎服。
(2)脾肺两虚:病久不愈,可长达1~2个月之久,发热口渴,烦燥不安,肢体无力,少气懒言,纳呆便溏,多尿,无汗或少汗,面黄无华,舌苔腻,脉虚无力。治以健脾化湿,补气升阳。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升麻3g,薏苡仁9g。或用温下清热药物:附子、乌药各3g,磁石、补骨脂、蛤粉、太子参、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莲须各6g,龙齿、益智仁、山药各9g,黄连2g,水煎服。
2.2 疟疾型
寒热往来如疟疾,一日二三度发,纳少腹胀,脉弦。治以:敛阴泻热。方药:四逆散加减,并发消化不良者宜加茶叶、鸡内金、乌梅。如身热不高,形体日渐消瘦,宜用青蒿鳖甲汤加白薇。如由疳疾而来加雷丸9g,制苍术3g,将上两味药研未蒸猪肝顿服。
2.3 渴泻型
渴泻热三症俱备,头胸俱热,四肢清凉,大渴引饮,高热无汗,纳少便溏,脉数。治以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方用白薇沙参汤:白薇10g,沙参15g,石斛12g,银柴胡、炒谷芽、炒麦芽、甘草各6g,炙前胡3g,黄芩9g。水煎服。加减:如舌绛红加生脉散、佩兰、焦术;咳嗽加银花、连翘、杏仁、大贝母;脾虚泄泻加葛根、黄连。另用单方:①蚕茧15个,煎水代茶;②芙蓉叶30g加生脉散,煎水代茶。
3 典型病例
陈某,男,3岁,1987年夏季发热不退,早重晚轻,已历月余。患儿病时,曾经诊治用过多种西药,药后发热始终不退,体温在38~40℃之间,其母带来我院诊治。诊见神疲倦怠,面黄消瘦,肢体乏力,口渴引饮,小便频数清长,食欲减退,喜伏卧,大便溏薄,时有烦哭等症。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而软。四诊合参,证属脾肺气虚。处方:七味白术散加莲子心、淮山药、竹叶、银花。以莲子心、竹叶清热除烦,淮山药助白术健脾,银花助葛根清热。服1剂,热已大减,2剂后热退。后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巩固疗效。随访几年,未见复发。
4 体会
小儿夏季热,古代医籍无此病名记载,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与疰夏或瘅疟相似。如明代王肯堂云:“热伤元气,则肢体倦怠,两脚痿弱,嗜睡,发热,精神不足,饮食少思,口中无味,呼吸短气,目中视物,小便赤数,大便不调, 名曰疰夏”。但未言口渴尿多之特点。雷少逸所论“瘅疟”,以热甚不寒,令人消烁肌肉,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等为主证,亦无口渴尿多特征。笔者认为本病属中医“暑夏”范畴,《内经》云:“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夏季热三大主要症状为发热、口渴、多尿。暑燥热为本病致病因素,胃肠燥热,热灼津伤,为本病病理改变。由于小儿脏腑娇嫩,体属稚阳,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汗源不足,热难外泄,腠理不固,故当夏季易受暑热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及体液中枢失调,加之脾胃气虚而成本病。有的小儿患夏季热,有的不患,可见夏季热的发生与小儿的机体强弱有关,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因患儿脾虚者为多,故应以补脾为主。此例患儿因脾肺阳气不充,肺卫失职,故发热不休,热郁不解,因而立法须培补脾肺阳气,故选用七味白术散加味,从本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七味白术散重点是补中气,和脾胃,清暑热。其中白术、茯苓健脾,党参、甘草益气,共扶“后天之本”。葛根甘平,既能解肌热,又能鼓舞胃气上行。藿香、木香为芳香流通之品,既宽中理气,又能促使运化,况且藿香是很好的解暑湿药。诸药组合成方,可升举清阳,健运中气,泄热清暑,使脾肺功能恢复而病愈。
(收稿日期:199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