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话秋燥温凉有医药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内经》中说:“燥胜则干”。这就是说秋季燥邪侵入人体多损伤阴津,使人体出现一系列阴津不足、干燥失荣的表现,因此,治疗“秋燥”症必须采用滋阴润燥的方剂。
秋季的燥邪随着气候有温凉的不同,临床上常把秋燥分为温燥症与凉燥症两种。
温燥症状,属于初秋感受燥邪,往往带有夏暑的余热,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服用“桑杏汤”效果较为理想:桑叶、杏仁各10克,沙参、梨皮各15克,淡豆豉、栀子、川贝、甘草各5克,清水煎服,每日一剂。
凉燥症状,多为天气到了晚秋感受燥邪,往往带有近冬的寒气,症见恶寒,微有发热,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白而稀,头微痛,无汗。治疗可予“加味杏苏散”:杏仁、云苓、前胡各10克,桔梗6克,苏叶、枳壳、法半夏、甘草各5克,陈皮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清水煎服,每日一剂。
至于秋燥症的预防,可用胡萝卜60克,荸荠、茅根各3克煎水作饮料;或单纯煲红萝卜汤,或以雪梨炖冰糖作润肺清燥之用。以上方法,效高物廉,容易做到,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