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秋冬进补吃野味”没有根据
前日,在多位专家锁定果子狸为非典病毒的主要载体后,广东全省进行灭杀果子狸行动,很多人反思人类究竟应该如何与野生动物“和平共处”?而有的市民则感到疑惑——以前不是说“秋冬进补吃野味对身体有益吗?”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记者昨日专门采访了中山大学生物系徐润林教授、常弘教授和广东省名中医莫愚主任。
果子狸作佳肴病从口入
徐润林教授表示,在自然界中,所有生命都起到“同样的作用”,人类应该尊重野生动物,“尤其是广东人更应戒除喜吃野生动物的陋习”。
“而更为重要的是,野生动物是病原体的重要贮存库”,徐教授强调,与人类一样,野生动物体内也有很多疾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类不了解的”。
那为什么过去没有类似非典的疾病传染到人类呢?徐润林认为关键在于以往地球上人口密度没有今天这么大,而现在随着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力度越来越大,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其次,很多病毒从野生动物传到人类也跟部分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就像非典冠状病毒,虽然现在还不清楚它的感染途径,但如果果子狸不是一道菜,人们不接触、饕餮它,可能就不会感染上非典”。
他说,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但这种开发蕴藏着危害人类本身的风险”,“人类应该正视这种风险,加强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避免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徐润林认为,研究表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就是人类非典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但这并不是说人类就完全不能再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了,“这要区分对待”。
他表示,科学家们科研性质的亲密接触当然是应该鼓励的,但不赞同普通公众与野生动物去亲密接触,“尤其是广东人什么野味都敢吃的陋习更应彻底改掉”。
常弘教授也认为人类应尽可能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哺乳类动物与人类进化关系较近,有不少病毒可以互相传染,更应保持距离”。
盲目进补野味可能适得其反
广东人素有“秋冬进补”的习惯,而且以往不少人将“补”的目标锁定为野生动物。对此,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市中医院内科主任莫愚断然否认了这种说法。
莫主任说,中医确实有“秋冬进补”的说法。所谓秋冬进补,是指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在秋冬寒冷季节,按照阴、阳、气、血四方面来进补。但是,中医的“秋冬进补”并不提倡人们进食野生动物,所谓“补品”指的主要是冬虫草、人参、鹿茸、燕窝、鸡肉、羊肉等比较正常的药材和肉类。
莫主任指出,像果子狸、獾、貉,以及黄 犭京等野生动物的肉对人体的作用与一般猪
肉、牛肉差异不大,论“补”的作用,并不比一般家禽家畜的肉有效。有的人之所以提出吃野味能进补,主要还是因为野味味道鲜美。
不仅如此,与猪牛羊等家畜不同,野生动物的野外生存环境和所摄取的食物都是人类所不熟悉的,很难完全了解其体内是否携带毒素或者病毒;而且多数野生动物的皮都比家畜厚,有胃病的人吃了往往难以消化;再加上烹调野味的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大量配料,一些体质比较燥热的人吃了,不仅不能补身,反而会伤身。
莫主任说,中医博大精深,有的市民凭道听途说片面理解中医理论,往往适得其反。他建议,市民如要在秋冬季进补,不同体质的人应该有所区别,例如体质燥热的人,如果再进食高丽参等温补补品的话,说不好还会流鼻血呢。所以进补前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记者黎蘅、刘显仁通讯员江演云)
2004.01.07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