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人需定期做糖尿病检查
在世界各国约有50%的糖尿病病人虽然已得糖尿病多年,而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地说,正常人饮后1小时知糖多不超过180毫克/分升(10毫摩尔/升)。血糖超过180毫升/分升以后,尿中即会有糖,换言之,已经有了糖尿。当血糖高达一定水平,全天中多在270毫克/分升(15毫摩尔/升)时,患者就会有典型的症状,如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显著增加,易饿,饭菜量增加,但量体重减轻,即所谓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此时患者多会主动到医院求医,而初次被确诊为糖尿病。1型糖尿病病人在赐得病时即已有典型的“三多一少”,易于早期发现。而2型糖尿病病人则不然,他们在刚得病时,全天中血糖水平多在140毫克/分升到270毫克/分升之间,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不会主动去医院看病,在体检或因患其它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有的病人不是没有症状,只是忽视而已。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提醒人们,有以下情形者要及时到医院求诊,进行检查,以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⑴体重减轻,找不到原因,而食欲正常者。
⑵妇女分娩巨大儿(体重>400克)者。
⑶有过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死产者(特别有先天性畸形及尸检发现有胰岛细胞增生者)。
⑷年龄超过50岁。
⑸肢体溃疡持久不愈。
⑹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庭史者。
⑺肥胖或超重,特别是腹部肥胖者。
⑻有高血压、高血脂者。
⑼有反应性低血糖者。
⑽会阴部瘙痒、视力减退、重复皮肤感染及下肢疾病或感觉异常而找不到原因者。
糖尿病的六大奇症
如今,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症状似乎已不多见,而以往很少察觉的征象却变得异常突出。
手足挛缩 手掌不能伸平,平放呈拱形,此征称“手挛缩”。手掌皮肤可扪及索状硬结,按压有痛感,局部皮肤粗糙,严重者手指向掌侧佝缩。这种现象见于足底,称“足挛缩”原因与手掌足底部小动脉形成血栓而导致腱膜营养不良,及至纤维瘤样增殖有关。属于糖尿病全身血管病变的一种表现。
阳瘘 男性糖尿病患者合并阳瘘症者约占总发生率40~60%,过去认为是器质性的,今天看来,经过适当治疗是可以改善的,逐步恢复阴茎勃起功能。
瞳孔变小 用红外线电子瞳孔计精密测定瞳孔的面积,正常人平均为15.4±6.8平方毫米,而糖尿病人则平均为12.5±5.8平方毫米,男女患者大致如此。为检查眼底,常需要扩瞳,糖尿病人对扩瞳药反应不敏感,扩大瞳孔效果较正常人要低。这种异常反应与糖尿病所引起的交感、副交感植物神经病变有关。
跟腱反射减弱 跟腱反射是检查神经功能的方法,即用诊锤叩打后部的跟腱,正常反应的腓肠肌收缩,足向背部屈曲。糖耐量试验异常者跟腱反射消失的约占50%以上,而正常人仅占4%左右。病程长的跟腱反射低下或消失的发生率越高,此项检查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有积极意义。
排尿困难 排尿意识低下,排尿间隔时间延长,乃至排尿困难,膀胱内余尿增多,膀胱扩张等症,都是糖尿病的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有的还引起菌血症,难以医治,预后很差。中老年男性出现排尿困难,只考虑前列腺肥大是不全面的,还应联系到是否患有糖尿病。
女性上身肥胖 肥胖易患糖尿病。而上半身肥胖的女性,腰围/臀围大于0.7的人,不论体重如何,糖耐量试验异常要占60%以上。当腰围/臀围大于0.85时,必须做糖耐量试验检查,因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患上了糖尿病。女性上半身肥胖体征,可做为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半身肥胖女性不易出现上述病变。
糖尿病患者易患哪些皮肤病
糖尿病人常见的皮肤病有:
1、糖尿病性皮肤病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病变,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男性多于女性,一般无临床症状。本病的特征为下肢远端伸侧皮肤多发性色素沉着。起初病损为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丘疹,继之成为黑褐色萎缩斑。
2、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易患细菌和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病情较一般患者严重而不易治疗,也会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和不易控制。常见的细菌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疖痈、坏疽、蜂窝组织炎、毛囊炎等。真菌感染包括各种皮肤癣菌病和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如外阴炎、龟头炎、龟头糜烂和甲沟炎等。
3、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病人中约有5%出现皮肤瘙痒症。分为全身型瘙痒及局限性瘙痒。前者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引起皮肤干燥有关;后者多见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常与局部念珠菌感染有关。
4、糖尿病硬化性水肿
约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及肥胖病人;是在真皮胶原纤维间有酸性粘多糖类,尤其是透明质酸酶沉着的一种蛋白沉着病。主要发生于颈、上背及肩部,皮肤呈淡红或苍白,表面有光泽呈非凹陷性硬肿胀,组织增厚。
5、血管性障碍引起的皮肤病
糖尿病性坏疽、糖尿病性脂肪萎缩、糖尿病性皮肤潮红、紫癜、糖尿病性类脂肪渐进性坏死、糖尿病性大疱等。
6、脂肪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病有
糖尿病性黄瘤、睑黄斑瘤、胡萝卜素沉着症。
7、神经病变引起的糖尿病性无汗症、糖尿病性神经性溃疡。
水果中含糖量多寡不一,所以,不可等同看待。每日克食品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棷子乳、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草莓、甘蔗、棷子、樱桃、橄榄等,糖尿病人可以选用。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有香蕉、石榴、柚、橘、苹果、梨、荔枝、芒果等,就得小心选用;超过20克的有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其含糖量甚高,则禁忌食用。
不少蔬菜可作为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百克食品糖含量在5碈以下,又富含维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予推广。
此外还要配合食量,不要一成不变。西瓜含糖4%,梨含糖12%,香蕉为20%。西瓜含糖虽少,但吃上500克,就相当于香蕉100克、梨170克了所以食量也不可过多。水果的吃法也要讲究,不要在进餐后就马一吃,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最好还是试探着吃,即在吃后2小时测尿糖。若尿糖增加则需减量;如水果减量后尿糖仍高时,应适当减少主食量。
治疗糖尿病,胰岛素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胰岛素通常只能通过皮下注射途径给予,怎样减轻胰岛素注射时给患者带来的皮肉之苦,是每个糖尿病护理人员和患者都十分关心的技术问题。临床工作中,总结了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胰岛素需放至室温:胰岛素从冰箱里拿出,最好放至室温后再进行注射,因为刚从冰箱里拿出胰岛素温度低,注射时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二、针头细而且锐:选择专用于胰岛素注射的一毫升塑料空针,其针头细而锐利,注射时的疼痛要小于普通医用注射器。如果患者有条件采用针头直径只有0.25~0.3毫米的胰岛素笔来注射胰岛素,疼痛感会非常轻微,部分患者甚至认为没有痛苦。
三、待酒精挥发于后再注射,如果消毒皮肤的酒精未干就进行注射,酒精从针眼被带到皮下,会引起疼痛。
四、手捏皮肤引起轻微疼痛:注射时用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分2~3厘米宽的皮肤,并引起轻微疼痛后再注射。这样既方便注射,又能分散注射时针头引起的疼痛感。
五、更换注射部位:定期更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都与上次注射部位保持2~3厘米的距离,同时避开皮肤感染处及皮下硬结。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我国糖尿病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预计全国现有糖尿病人及空腹血糖增高者达5000~7000万人,约为人群的4~6%,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比例更高。
糖尿病分为两型,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属于依赖胰岛素的类型,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比较少见,治疗以胰岛素注射为主。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性疾病,大多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与遗传因素无关,而是与活动减少、高脂饮食、吸烟、饮酒、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90%的糖尿病人为2型,治疗不能单纯依靠降糖药或胰岛素,目前国际糖尿病聪盟向社会倡导的是“现代综合疗法”。
所谓现代综合疗法,即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必须将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等系列措施结合起来,以有效控制血糖,力争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并使糖尿病人能正常工作和学习,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长寿。
饮食控制:目的在于将饮食总热量和脂类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线上,特别是肥胖者要以低糖、低脂饮食为主。注意多吃些水果、蔬菜、谷物和粗粮等,以增加进入胃肠道粗纤维,促进肠蠕动,延缓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
运动疗法:糖尿病人平日参加适宜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促进糖的利用和消耗,降低血糖同学可改善心血管机能和机体代谢,减少并发症。运动锻炼方式可因人而异,不拘形式,但应以有氧运动,即轻中度活动量的运动为主,运动后产生微汗为目的。
血糖监测:为实现“治疗达标”,自我监测已成为必要手段。目前国外已将无创性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糖尿病人家庭,我国尚未全面推广,但可以通过最简单的尿试纸进行自我监测并做好记录,定期与医生联系,接受血糖检查和指导。
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首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效方增加胰岛素治疗。可以这样说,在糖尿病人的长期治疗中,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是最主要的,胰岛素注射仅作为强化用药,切莫本末倒置。目前口服降糖药种类相当多,如何选择,病人要遵从医生指导,不可偏听偏信、盲目服药,以防不安全及造成血糖波动,影响疗效。
糖尿病教育:所谓教育,是指糖尿病人通过有关知识宣传和学习,了解糖尿病的基本常识和防治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要求。能够在家庭或生活中自我管理,积极做好自我管理,积极做好自我保健,使糖尿病的防治水平提高,也使得糖尿病人能够更好工作、学习和生活。
如何使用降糖灵
降糖灵(又称苯乙双胍,DBI)主要用于轻、中型糖尿病人,特别是肥胖者,有效率为62~88%。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若适当配合降糖灵口服,不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加强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
降糖灵有两种制剂:一种是片剂,很常用,每片25毫克。开始剂量25毫克,每天2~3次,于饭中或饭后服用,或同时服抗酸药,以减少胃肠反应。其降血糖作用一般在1~2周内出现。根据疗效和反应,逐渐增量,约数天至1周调整1次,一般每天剂量要求在50~100毫克以内,每天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50毫克。否则,由于有效剂量与毒性反应剂量很接近,当每天超过100毫克时,常会出现胃肠反应等。另一种是长效胶囊制剂,每丸50毫克,吸收较慢,可减少胃肠反应。长期服用此药,可使病人体重逐渐下降,约95%见效,并为有效减肥药之一。当服用硫脲类降糖药失效时,采用本药口服仍有半数有效。在糖耐量减低病人中试用,也可有半数获效。降糖灵一次口服后,2~3小时内血糖下降,半衰期3小时,作用维持4~7小时。若口服按时分解的胶囊制剂,则一次口服后可维持有效作用8~12小时。24小时内有90%从尿中排出。
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有厌食、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等症状。大剂量时较易发生,减量或停药后反应即可消失。
健康之友
200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