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老年人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体会

老年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体会

齐鲁肿瘤杂志 1999年第1期第6卷 技术革新与经验交流

作者:许慧宁 王海凤

单位:西宁市(810001) 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干部保健科

  作者于1995年7月~1997年9月为23例老年中晚期肝癌病进行了介入治疗,现将治疗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60~71岁,中位年龄65.7岁,临床表现:肝区痛23例,腹胀17例,消瘦22例,黄疸12例,腹水9例,其中原发性巨块型12例,肿块最大为15.5cm×12cm×8cm,最小为6cm×5cm×4cm。转移性肝癌11例中6例有消化道肿瘤手术史。全部病例均作B超、上腹部CT扫描、血清AFP测定及肝肾功能测定。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典型,影像学诊断明确,实验室检查有特异性指标,均为癌症中晚期,不宜手术治疗。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象、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确定有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坏及其它脏器疾患。本组插管均一次成功,置管于腹腔动脉或肝动脉后造影,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血供及门静脉血流情况,选择治疗程序,然后经导管分别缓慢注入DDP 50mg,HCPT 16mg,THP 40mg,IL-2 30万单位,其中DDP、THP作碘油乳剂栓塞术,拔管后局部加压包扎,静卧24小时,术后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静脉点滴甲氰咪胍0.6及输液对症治疗,术后4~6周复查CT,1~2周复查AFP,辅助治疗以保护肝功能为主,同时加强支持治疗。

  本组23例患者共行27次介入治疗,术后1~3天内出现恶心、呕吐,3天后逐渐减轻或消失,其中17例出现腹痛,11例发热达38℃~39℃,1周后自行消退。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痛、腹胀减轻或消失,食欲增强,肿块缩小,体重增加或不变,其中肿块明显缩小6例,轻度缩小11例,6例病变无变化,生存15个月的2例,12个月的5例,8个月的4例,6个月的9例,4个月的3例,13例治疗前AFP升高,治疗1个月后明显下降,17例治疗前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增高,治疗1个月后复查转为正常,目前随访中7例已死亡,死于消化道出血的4例,2例死于全身衰竭,肾功能衰竭的1例,生存期未过半年者,多因就诊太晚、感染严重、合并症多及全身衰竭。

  2 讨论

  正常肝脏的血液供应约20%~25%来自肝动脉,75%~80%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的血供90%~99%来自肝动脉,所以阻断肝动脉血流后,肝癌组织血流减少90%~95%,正常肝组织仅减少5%。经肝动脉注入抗癌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癌细胞,对于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显著。抗癌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取决于药物的有效浓度,浓度增加1倍,杀死肿瘤细胞的数量可大致增加10倍。肝动脉药物浓度较静脉给药约高2~6倍,此外动脉给药可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的毒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同时避免了静脉给药中药物尚未达病灶部位而被肝肾等组织破坏排泄因素的影响,所以肝动脉灌注化疗效果大大高于静脉给药。作者认为老年被确诊为中晚期肝癌,因其各脏器的功能低下,往往不适宜行手术及全身化疗,所以采取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最有效治疗措施,不但可使患者的寿命延长,且生活质量提高。

  总之,通过23例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我们认为:①介入治疗安全、简单,易为老年患者接受,适宜在有条件医院开展。②介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效果明显,副作用小。③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者,可选择肝脾动脉同时化疗,这样相对增加了门静脉内化疗药物浓度,使门静脉内的瘤栓缩小或消失,待血流畅通后再行肝动脉栓塞,可达到较好疗效。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肿瘤低发区苍山县肝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对病因研究的启示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