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喜树碱为主治疗伴有门静脉瘤栓的肝癌疗效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3期第17卷 技术革新与经验交流
作者:钱开军 王煊 陆军
单位:钱开军 王煊 陆军(淮阴市 223002 江苏省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肝肿瘤;门静脉瘤栓;化学栓塞,治疗性
中图分类号:R735.7;R73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571(2000)03-0314-01
1994~1998年,江苏省淮阴市第一院分院采用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法治疗68例伴有门静脉瘤栓的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68例病人,男性64例,女性4例。年龄31岁~66岁,平均47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AFP测定、B超、CT和血管造影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有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瘤栓。门静脉一级分支或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的有57例;瘤栓完全阻塞门静脉主干的11例,其中6例有侧支循环(又称门静脉海棉变性),与我院1994年3月报告肝动脉灌注及栓塞对伴有门静脉瘤栓的肝癌的疗效一般情况基本相同,列为对照组[1]。
1.2 药物
羟基喜树碱(HCPT)24~30 mg,顺氯氨铂(CDDP)60~80 mg,5-氟脲嘧啶(5-FU)750 mg,40%碘化油(LP)10~20 mg,明胶海棉(GS)1/4~1块。
1.3 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后,进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
1.4 结果
1.4.1 疗效标准 分为5级。CR(完全缓解):肿块完全消失持续4周以上;PR(部份缓解):肿块缩出50%以上,持续4周以上;MR(微效):肿块缩小不足50%;S(稳定):肿块无变化,病情无进展;P(进展):肿块增大。
1.4.2 生存率 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7.2%(75/86)、58.1%(50/86)、26.2%(23/86),与对照组77.4%(48/62)、41.9%(26/62)、11.3%(7/6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1.4.3 有效率 本组68例中,2例在术后1周内死亡,余66例中CR为1.5%(1/66)、PR为42.4%(28/66)、MR为48.5%(32/66)、S为4.5%(3/66)、P为3%(2/66),与对照组PR为20.0%(10/5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1.4.4 副作用 术后连续检查血、尿常规,仅1例术后出现血小板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本组病例术后均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采用杭州中药二厂生产的参麦注射液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2 讨论
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因癌肿的血流丰富,门静脉小支作为癌结节的导出血管向周围输送,故门静脉内常有癌栓[2]。癌栓被认为是导致肝内广泛转移的根源,若不及时治疗,诊断后3个月、6个月生存率分别15.8%、0%[3]。本院1994年曾报道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1.9%、11.3%[1],而本文报告采用HCPT为主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后,3个月、6个月、1年生存成率分别为87.2%、58.4%、26.7%,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提高(P<0.05)。HCPT对增殖期细胞敏感,属细胞周期特导性药物,作用于S期并对G2及M期边界有延缓作用,在较高浓度时对核分裂有抑制作用,阻止细胞进入分裂期[4]。高粘滞度和表面张力的碘化油与HCPT、CDDP抗癌药充分混和,从而发挥导向载体、抗癌药物贮池及末梢栓塞剂等重要作用[5]。HCPT选择性地抑制拓扑异构酶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其他常用抗癌药无交叉耐药性,因而对耐药肿瘤病例均有治疗作用。接受HCPT等治疗后病理可见癌及其周围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显著纤维包裹,癌细胞萎缩、变形、细胞核破裂。不失为一种高效、安全的药物,该药尤其适宜在伴有门静脉瘤栓的肝癌介入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煊.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对伴有门静脉瘤栓的肝癌的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1994,2(9):110~112.
[2] 刘崎.肝癌侵犯门静脉的影响表现及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3):153~155.
[3] 徐海波.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门静脉瘤栓的原发性肝癌[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2,21(4):228~229.
[4] 赵永康.抗癌药10日羟基喜树碱鉴定会介绍资料[J].中草药通讯,1997,8:31~32.
[5] 于志坚.HCPT、CDDP、5-FU等经肝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86例[J].中国肿瘤临床,1997,10:46~47.
收稿日期:2000-02-15 修回日期:200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