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原发性肝癌95例临床分析
江苏医药 1999年第6期第25卷 论著、经验交流
作者:沈 玲 高金荣 张 林 孙溪宾 何 铭
单位:沈 玲 高金荣 张 林 孙溪宾 南京市第二医院;何 铭 南京邮电学院 邮政编码:210003
关键词:青年 肝肿瘤
摘要 对95例年龄小于39岁的青年人原发性肝癌(PHC)与青年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06例患者,进行了肝病发作史、肿瘤家族史、饮酒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HBVM、AFP等多方面的观察。结果提示:(1)青年人肝癌中男女之比为4∶1。(2)青年肝癌组中,有肝硬化症状体征者占72.63%,OR值为17.44;慢性肝炎病史5年以上且反复发作是PHC发生的高危因素。(3)青年PHC组中,有肝癌家族史者占14.74%,明显高于青年CAH组,OR值为5.93。(4)青年PHC组中,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16.84%,明显高于青年CAH组6.6%,OR值为2.86。(5)本组青年肝癌就诊时,大多已属晚期,门脉癌栓发生率已达35.79%(34/95),不规则发热、腹泻消瘦、肝肿大、腹水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青年PHC组中,AFP阳性率为67.37%(64/95),AFP>400ng/ml者占43.16%,AKP、γ-GT均高于对照组(P<0.01)。
近年来,临床上青年人中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日渐增多,为探讨其与HBV、HCV感染、饮酒、遗传等因素间的关系及临床发病特点,试图找出早期诊断肝癌的相关因素,我们对年龄小于39岁的青年肝癌与青年肝炎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1992年~1997年住院的原发性肝癌及慢性肝炎病人,年龄均小于39岁,按疾病分为两组。青年肝癌组(PHC组)95例,男76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3.4±4.23岁,HBVM(+)88例,占92.63%,其中合并HCV 4例,HDV 1例,HGV 1例,血吸虫感染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B超或CT证实。
青年慢性活动性肝炎组(CAH组)106例,男89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5.2∶1,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0.1±5.71岁,HBVM(+)104例,占98.11%,其中合并HCV3例,HDV8例,HGV 1例,血吸虫感染1例,因资料涉及时间长,诊断根据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两组从性别、年龄及合并感染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1.HBV感染标志物HBsAg、HBcAg、HBsAb、HBcAb、HBeAb均采用ELSIA法,HBV-DNA采用斑点杂交法和PCR法,HCV、HDV感染标志,采用酶联免疫法。AFP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正常值<20ng/ml。
2.统计学处理:运用SAS软件,率的比较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均值比较用t检验,并估计相对危险度(OR)。
结果
一、两组肝炎病史、肝癌家族史及嗜烟酒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肝炎病史、肝癌家族史及嗜烟酒情况比较
|
PHC组
n(%) |
CAH组
n(%) |
P值 |
OR值 |
HBVM(+) |
12(12.63) |
16(15.09) |
>0.05 |
0.81 |
5年以上肝病史 |
24(25.26) |
11(10.38) |
<0.01 |
2.92 |
发作2次以上者 |
31(32.63) |
14(13.21) |
<0.05 |
3.28 |
肿瘤家族史 |
18(18.95) |
3(2.83) |
<0.01 |
8.03 |
家族患肝癌者 |
14(14.74) |
3(2.83) |
<0.01 |
5.93 |
长期大量饮酒* |
16(16.84) |
7(6.60) |
<0.05 |
2.86 |
嗜 烟 |
19(20.00) |
13(12.26) |
>0.05 |
1.79 |
*大量饮酒指每日饮酒≥5两,5年以上。
二、两组症状体征比较
肝癌组:发热24例,腹泻24例,黄疸23例,消瘦36例,肝区痛88例,肝肿大63例,脾肿大35例,腹水46例,肝掌40例。慢性肝炎组:发热者仅为4例,腹泻2例,46例出现黄疸。肝肿大34例,脾肿大5例,腹水及肝掌分别为7例、63例,无消瘦及肝区痛者,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显著差异,P<0.01。
三、两组肝功能、HBVM、AFP比较(见表2、3表)。
表2 两组肝功能情况比较(±s)
|
例数 |
TBil(mmol/L) |
ALB(g/L) |
ALT(U/L) |
AKP(U/L) |
γ-GT(U/L) |
PHC组 |
95 |
36.60±55.07 |
35.42±7.15 |
68.62±47.65 |
301.16±225.88 |
362.95±223.42 |
CAH组 |
106 |
44.01±65.45 |
49.99±3.85 |
302.94±263.36 |
107.05±47.32 |
87±61.64 |
P值 |
|
>0.05 |
<0.01 |
<0.01 |
<0.01 |
<0.01 |
表3 两组AFP检测比较(例、%)
|
例数 |
正常 |
AFP(ng/ml) |
30~100 |
101~300 |
301~1000 |
>1000 |
PHC组 |
95 |
31(31.63) |
11(11.58) |
12(12.63) |
14(14.74) |
27(28.42) |
CAH组 |
106 |
93(87.74) |
10(9.44) |
3(2.83) |
/ |
/ |
P值 |
|
<0.01 |
>0.05 |
<0.01 |
<0.01 |
<0.01 |
讨论
本文青年CAH患者中,男女之比为5.2∶1,而青年PHC患者中男女之比为4∶1,与张玲霞、吴燕等报道的5∶1相似[1,2],提示我国男性对HBV易感,而且有可能比女性容易发生癌变。据报道死于肝硬化的病人,尸解发现有30%~40%的肝癌,而90%的肝癌病人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可将肝硬化看作是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3]。本资料青年PHC组有肝硬化症状体征者69例,占72.63%,明显高于青年CAH组的13.2%(14/106),差异显著。提示对青年人有肝炎肝硬化者要高度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对两组HBVM阳性5年以上的肝炎病人,发作次数比较的结果提示,HBV携带无明显差异,而肝炎的病程及反复发作与PHC的发生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2.4和2.47。提示临床工作中,要多从阻止肝炎发作,防止肝炎病程延长方面着手,也是肝癌Ⅱ级预防的研究方向之一。
1996年,吴燕[2]对启东肝癌病人进行调查,乙肝组中具有家族肿瘤史者占42.18%,发病年龄较非肝炎组提早10~20年,高峰年龄为30~39岁,较无家族史者可提早10年。本研究结果家族肿瘤史,尤其是肝癌家族史占14.74%(14/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3/106),OR值为5.93,高于程氏的3.01[4]。说明不仅HBV感染可促进PHC的高发、早发,而且家族肿瘤史也促使和/或加速肝炎至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佐证了多基因遗传病,肝癌发病较早,肝癌家庭成员存在遗传易感性的结论[5]。
本组资料中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者,发生肝癌的OR值为2.86,与姚桢教授的研究相似。提示饮酒对乙肝病毒感染确有加速和加重作用,为癌变的一个促发因素。因此肝炎病人一定要禁酒。
PHC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而被忽略,一旦就诊时已达晚期,失去了手术时机,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是上腹疼痛,上腹巨块或多结节肿块,体重下降,乏力等,与慢性肝炎相似,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发热、腹泻、消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与对照组CAH比较P<0.01,提示对于慢性肝炎病人,出现无原因可解释的腹泻、消瘦或不规则发热时要高度警惕PHC,腹部摸到巨块或多结节肿块更具意义。
对肝功能及AFP、γ-GT、AKP比较结果。癌细胞首先侵犯癌周组织细胞,从而使肝组织细胞内可溶性γ-GT进入血液。AFP虽然也是由癌细胞及癌周组织产生,血浓度的高低说明病人严重程度,但是它的出现要比γ-GT晚至2~3个月,所以γ-GT是肝癌最早的癌瘤标志物。本资料中,PHC组黄疸不深与CHA相似,白蛋白和ALT都明显低于CAH组,而AKP、γ-GT明显升高,分别为301.16±225.88U/L、362.95±223.42U/L与对照组CAH比P<0.01,提示AKP、γ-GT在青年人PHC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PHC中,AFP阳性率我国约为70%,在有症状的PHC病人中可检出60%~90%[3]。本组资料中,AFP(+)67.37%,其中<300ng/ml 23例,占24.21%,>400ng/ml 41例,占43.16%,而CAH组AFP无1例>400ng/ml,在100ng/L以内9.44%(10/106),101~300ng/L3例,占2.83%。
参考文献
[1] 张玲霞,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3;14(6):331.
[2] 吴燕,等.肿瘤防治研究 1996;23(1):54.
[3] 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6.
[4] 程明亮,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7;18(1):37.
[5] 邱少敏.江苏医药 1997;23(12):883.
(1998年9月15日收稿 1999年1月5日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