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山东医药 2000年第22期第40卷 经验交流
作者:张华 叶震璇 刘广宣
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2
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血清甲胎蛋白(AFP)曾被认为是PHC的特异性好、阳性率高的标志物,但有30%左右的PHC患者血清AFP阴性。因此,寻找AFP以外的肝癌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被认为是肝癌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肝癌时AFU升高机制:AFU是一种溶酶体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细胞体液中,参与糖蛋白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分解代谢。肝脏是富含溶酶体的器官,当肝脏细胞癌变时,AFU合成增加并大量释放入血,其机制可能为:①血清AFU激活物存在影响酶活性有文献报道,PHC及正常人血清都能使标准的AFU活性升高,正常人血清AFU激活物与AFU活性呈正相关。而在PHC时,血清AFU激活物含量增加且和AFU关系发生紊乱,提示AFU激活物含量增加对PHC血清AFU活性升高起重要作用;②AFU底物浓度升高而使AFU代偿性升高PHC时,血清PBF(蛋白结合岩藻糖)和岩藻糖基化AFU浓度增加,人体内与蛋白结合的岩藻糖为L-岩藻糖,含岩藻糖的糖蛋白是AFU生理底物之一。有研究表明,PHC患者血清PBF含量增加。③癌外肝细胞合成AFU增加肝癌细胞可分泌某种刺激因子作用于正常肝细胞,促使酶蛋白合成增加,引起血清AFU活性增加。其他消化道肿瘤即使发生肝转移,血清AFU也无明显增加,提示这种刺激具有肝癌特异性。
血清AFU升高对PHC的诊断价值:文献报道,PHC患者的血清AFU活性不仅显著高于健康人,而且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先天性囊肿和其他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对PHC的诊断阳性率为64%~86%,特异性为90%左右。血清AFU活性及阳性率与肝癌直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小肝癌组织血清AFU阳性率(70.8%)显著高于AFP(37.5%)。但是,血清AFU活性与AFP水平不相关。AFP阴性与AFP阳性的PHC患者,血清AFU阳性率无显著差别。也有报道指出,包括AFU的血清糖苷酶的酶谱分析更有利于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是对AFP阴性的患者。研究发现,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AFU、N-乙酰氨基-β-D葡萄糖苷酶、N-乙酰氨基-β-D半乳糖苷酶和α-甘露糖苷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这4种糖苷酶的活性密切相关,某些良性肝病和肝外疾病时也出现单种糖苷酶活性升高,但同时出现几种糖苷酶活性升高主要见于肝细胞癌。
血清AFU测定方法:①荧光法:利用AFU水解4-甲基伞型酮α-L-岩藻吡喃糖苷,释放4-甲基伞型酮,用碱性缓冲液终止反应,并使产物呈现荧光,用360nm或365nm激发波长和400nm或448nm发射波长检测荧光强度,对照不同浓度4-甲基伞型酮制备的标准曲线求酶活性。此法敏感性高,最小检出限为0.06U/L。②比色法:以4-硝基苯α-L-岩藻吡喃糖苷为底物经AFU水解释放4-硝基苯酚,同样用碱性缓冲液终止反应,使4-NP呈显著黄色,在规定波长下读取吸光度A。用纯4-NP作标准,利用标准曲线或4-NP摩尔吸光度计算出AFU活性。本法简便,设备要求不高,国内外广泛采用。
(2000-09-1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