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免疫毒素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杀伤

免疫毒素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杀伤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4期第19卷 肿瘤免疫

作者:靳更林 韩梅 陈东海 寿成超

单位:寿成超(责任作者) 靳更林 陈东海 100034 北京市肿瘤研究所 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韩梅 宁夏医学院

  在成功构建3H11单链抗体(ScFv)并证明其具有结合肿瘤细胞活性的基础上,将3H11 ScFv基因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基因重组,获得免疫毒素,并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了研究。

  根据3H11 ScFv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两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NdeⅠ酶切位点,以含3H11 ScFv基因全长的质粒DNA为模板,扩增3H11 ScFv基因片段,扩增片段及绿脓杆菌外

  本课题受国家教委留学归国员基金及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研究项目资助毒素PE38表达质粒pYR39-1-PE38经HindⅢ/NedⅠ酶切、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构建免疫毒素的表达质粒pYR3H11-PPE38。转化菌在IPTG诱导下,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免疫毒素3H11-PE38,包涵体经SDS-PAGE电泳分析,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6×103左右,与预期分子量大小一致,洗涤纯化包涵体,免疫毒素纯度约在80%以上。免疫毒素经尿素变性、PBS逐级稀释复性处理后,以MTT法检测其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杀伤活性,在细胞毒实验中,采用pIg20-PE38融合蛋白(pIg20-PE38与3H11-PE38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起导向作用的载体不同)及空白组做对照,细胞毒活性以杀伤率表示:杀伤率(%)=空白组A590nm值-实验组A590nm值/空白组A590nm值×100。实验结果表明,3H11-PE38浓度不变,其杀伤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浓度为5×10-8mol/L,作用时间为60小时时,其对胃癌MGC803细胞的杀伤率达74.2%,而同等条件下pIg20-PE39的杀伤率仅为9.2%。作用时间一定(60小时),蛋白浓度与杀伤率呈正相关,浓度在10-10 mol/L以下,杀伤率几乎为零,而浓度高于5×10-8 mol/L时,杀伤率超过70%。由此可见3H11-PE38能有效杀伤与之特异结合的胃癌细胞,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收稿:1998-12-08  修回:1999-04-02)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胃癌淋巴结增生与p53、nm23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焦点新闻
·表达CD7抗原的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以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为靶细胞比较研究CD3 AK与LA
·高三尖杉酯碱通过激活Caspase-3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小儿白血病N-ras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自分泌造血生长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
·急性白血病MTS1/P16基因缺失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