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胃癌的辨治体会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0期第21卷 临床报道
作者:许玉清 李淑香
单位: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432200)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占人体全部恶性肿瘤的1/10,消化道肿瘤的1/2,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早期胃癌行根治切除术尚有可能治愈,而中晚期、尤其是晚期胃癌,手术疗效难以提高,对亚临床病灶,手术无能为力。同时,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射线均不够敏感。
笔者认为,合理运用中医疗法可取得稳定病情、改善症状、增敏减毒、提高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的效果。以中药治疗为主,并结合放、化疗,其疗效比单用西医方法为好,现将辨治体会介绍如下。
1 辨证施治
1.1 肝胃不和
主症:胃脘胀满,时时隐痛,牵及两肋,口苦心烦,嗳气陈腐或呃逆呕吐,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病机: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则: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药:柴胡、姜半夏、香附、杭芍、白术、茯苓、青皮、陈皮、甘草各10g,代赭石、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
1.2 脾胃虚寒
主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时呕清水,面色无华,肢冷神疲,便溏浮肿,少气懒言,舌胖大有齿印,苔白润滑,脉细缓或沉细。病机: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香附、高良姜、吴茱萸、白芍、内金各15g,砂仁5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50g。
1.3 瘀毒内阻
主证:胃脘刺痛,心下痞块,痛有定处,或有呕血便血,肌肤甲错,苔黄或燥,舌紫暗有瘀斑,脉沉细涩。病机: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治则:活血祛瘀,解毒止痛。方药:五灵脂、炒蒲黄、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玄胡、川楝、侧柏炭各15g,乌贼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
1.4 胃热伤阴
主证:胃脘灼热,口干欲饮,五心烦热,舌红绛少苔,大便秘结,苔黄或灰褐,脉细数。病机:胃阴灼伤,虚火内扰。治则:滋阴清热,益胃和中。方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生石膏、知母、白芍、炒二芽各15g,石斛、生甘草各10g,大黄6g,龙葵、白花蛇舌草各30g。
1.5 气血双亏
主证: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全身乏力,面色苍白,自汗盗汗,消瘦纳差,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细沉无力。病机:气血双亏,脾肾不足。治则:补气益血,健脾补肾。方药:黄芪30g,党参、黄精、熟地、白芍各15g,茯苓、陈皮、仙灵脾、枣仁、阿胶(烊化)各10g,紫河车7g,甘草6g,白花蛇舌草30g。
2 加减用药与辅助治疗
2.1 胃疼加白屈菜、八月扎等;便秘加郁李仁、芒硝等;便溏加石榴皮、罂粟壳等;呕吐加竹茹、旋复花、威灵仙等;腹胀加厚朴、莱服子、大腹皮等。
2.2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放疗、化疗与中药扶正祛邪相结合。
2.3 必要时可作胃空肠吻合术,为服药创造条件。
3 典型病例
刘某,男,47岁。不明原因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纳差,进行性消瘦,贫血,曾有胃病史二十余年,近来症状加重。体检:上腹可触及一肿块,锁骨上窝可触及淋巴结转移处。实验室检查:胃液分析低酸型,大便潜血(+),胃镜、X线等检查确诊为Ⅲ期AM区胃癌。患者因难以耐受化疗痛苦希望中药治疗。笔者辨其为气血双亏,予补气益血、健脾补肾方。一周后自诉上腹不适稍缓解,两周后疼痛缓解,食欲稍增,再行化疗能够耐受。继续服药一月因经济原因要求出院。嘱坚持服用中药。随访五年仍生存。
4 疗效分析
笔者自1978年以来,辩证治疗中晚期胃癌共200例,患者自觉症状、体力恢复及食欲增加均明显优于不用中药的病人。心肝肾功能一年内维持正常水平,有的甚至还有提高。一、三、五年的生存率亦优于不用中药者。
5 讨论
肿瘤的生长,是因正气不足、邪气客踞所致。正气不足,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肿瘤在体内能否控制,或者恶化、扩散及转移,也取决于正气。所以,扶正培本是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扶正培本法有稳定病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祛邪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邪气可大致分为气滞血瘀、热毒、痰湿等,而针对胃癌的各型特点,主要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温阳散寒等法则治疗。
扶正祛邪药较西医化疗药的药性和缓,虽然直接杀伤癌细胞力量较弱,但它通过全身调节,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间接抗癌或杀灭癌细胞的作用。如果剂量恰当,几乎无明显毒副作用,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在对照比较中发现,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亦较低,且对骨髓造血功能亦有保护作用,可以确信,合理辅以中药治疗,对化疗有增敏、减毒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