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期胃癌腹腔静脉双路化疗疗效观察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3期第17卷 技术革新与经验交流
作者:黄玉芳 夏有恒
单位:黄玉芳(济南市 250013 山东省荣军医院);夏有恒(青州市 262500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胃肿瘤;双路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5.2;R73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596(2000)03-0305-01
我院1990~1994年共收治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168例,其中行根治切除的Ⅲ期胃癌68例,术后行早期腹腔及静脉双路化疗,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68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Borrman 1型7例,Borrman 2型39例,Borrman 3型18例,Borrman 4型4例。对照组30例。68例患者根治切除术后,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19例,中分化腺癌15例,低分化腺癌27例,未分化腺癌6例,髓样癌1例。开腹后首先观察胃癌癌灶基地面积受侵大小、浸润深度,然后涂印片及腹腔癌灶冲洗检查腹腔脱落癌细胞,其中25例阳性,阳性率为36.8%(25/68)。关腹前,对脱落癌细胞阳性或浆膜受侵面积超过20 cm2,肉眼观察癌组织已穿透浆膜,腹腔脱落癌细胞检测阴性的病人,均行灭活处理。
1.2 治疗方法
以高温(44℃~45℃)蒸馏水及生理盐水各2 000 ml行腹腔灌洗,浸泡各10 min,当日给DDP 60 mg腹腔温热化疗(38℃)。次日,静脉给予MMC 30 mg,5-FU 500 mg。1年行双路化疗4次。每疗程间隔6~7周。
1.3 结果
早期行双路化疗的68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6.76%(25/68),肝转移率为2.94%。对照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23.3%,肝转移率为6.6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少数患者双路化疗后出现腹胀,恶心,轻度呕吐及白细胞下降,3~5天恢复正常。术后检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吻合口瘘及切口裂开。
2 讨论
2.1 早期双路化疗的理论根据及药物选择
癌肿穿透浆膜,因胃肠蠕动浆膜面癌细胞可落入腹腔,手术不仅增加癌细胞脱落腹腔的形成,而且使腹腔间皮损伤,促进术后腹膜种植转移。正常腹膜癌细胞直接种植时间较长,一旦腹膜受损,癌细胞则易早期种植于受损之腹膜。受损腹膜是癌细胞种植转移的良好土壤[1]。故关腹前必须行脱落癌细胞的灭活处理,高温(43℃以上)可直接杀死脱落癌细胞,低渗可使细胞膨胀,破裂,溶解而使之凋亡。早期腹腔温热化疗可使腹膜更广泛吸收药物,温热可增加化疗效应。其药物选择则以腹腔清除率低的化疗药物为首选。DDP注入其浓度比静脉浓度大22倍,而腹腔内浓度比静脉浓度高2~4倍[2]。若配合5-FU 500~1 000 mg行腹腔内温热化疗,其疗效会更加明显。本组68例患者行腹腔静脉双路化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其5年生存率由23.3%提高到36.76%,肝转移率由66.6%降至2.94%。
2.2 消灭亚临床病灶
对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灭活处理,是当前Ⅲ期胃癌治疗的重要综合措施。10年前,徐光炜就指出:为提高胃癌外科疗效,强调首次治疗的彻底性[3]。相当一部分病例由于术后尚遗留亚临床灶而导致日后复发转移。我们关腹前行高温(44℃~45℃)蒸馏水灌洗腹腔,术后早期温热化疗,使脱落癌细胞灭活,对降低术后腹膜种植转移与复发起到重要作用。
2.3 早期双路化疗的副作用
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少数病人有恶心腹胀及白细胞下降,停药3~5周即恢复。白细胞低于3 000以下者,可选用如惠尔血、吉粒芬或升白能等升白药物。
参考文献:
[1] 朱化刚,江泽华,胡家骅.胃癌病人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6,3(2):16~18.
[2] 陈士远,张国庆,李英亮,等.腹腔静脉双路化疗晚期腹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当代外科,1997,4(8):473~475.
[3] 徐光炜.提高胃癌外科治疗疗效的几点意见[J].普外临床,1990,5(5):259~262.
收稿日期:1999-12-23 修回日期:200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