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鼻咽癌的主旋律
编者按:上周四本版刊登了有关鼻咽癌的发病规律及诊断要点,现将有关鼻咽癌的最新治疗方案“广而告之”,以使读者对其科学防治对策有更深入的了解。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了解和放疗设备的不断改进,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在鼻咽癌放射治疗方面出现一些新进展。
超分割照射与每天照射1次、每次剂量2Gy的常规分割照射不同,超分割照射是指每天照射2次或2次以上,每次剂量1.2~1.6Gy,两次照射间隔时间为6~8小时的一种照射方法。研究人员在人体肿瘤实验中发现,肿瘤细胞在放疗开始后4周左右出现加速再增殖,认为这种在放疗中加速再增殖所产生的肿瘤细胞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还证实,放射治疗的总疗程时间越长,肿瘤的复发率越高。因此,只有在相同的疗程时间内增加放疗剂量,全力杀死新产生的肿瘤细胞,才有可能降低复发率。
肿瘤等增殖速度较快的组织主要是通过产生更多子代肿瘤细胞的方式修复放射损伤;而神经组织和成熟的结缔组织等增殖速度较慢的组织,主要通过修复细胞内放射损伤的方式使组织复原。这些组织完全修复放射损伤一般需要3~4个小时,而超分割照射规定2次照射的间隔时间为6~8小时,因此,超分割照射不影响这些正常组织的修复,也就是说不会加重后遗症。
应用超分割或加速超分割照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已进行了10多年,无论国内或国外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超分割或加速超分割照射病人的局部复发率比常规分割组减少20%左右,而放射性脑病、张口困难和口干等后遗症的发生率与常规分割组相同。可见,超分割照射是降低鼻咽癌局部复发率,提高鼻咽癌疗效的有效方法。
适形放疗放射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并尽量保护正常组织。适形放射治疗的特点,是使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与肿瘤范围相适合,以使肿瘤的剂量明显大于周围正常组织。在开展放射治疗初期,放射治疗设备较落后,只有方形、矩形等几种简单的照射野,而鼻咽癌的形状不规则,以致肿瘤边缘过多的正常组织受到照射,急性放射反应大。有些病人因此而暂时中断放疗,影响治疗效果,后遗症也较多,以致病人的生存质量较差。90年代初,国内一些肿瘤医院采用低熔点铅技术配合等中心照射和头颅固定器照射的方式治疗鼻咽癌。这种技术是根据肿瘤的形状设计不规则照射野,用铅挡块保护肿瘤边缘不该照射的正常组织或器官,减小了照射体积,从而减轻急性放射反应,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率。最近有些文献报道,采用这种方法治疗的鼻咽癌病人,提高了5年生存率,降低了放射性脑脊髓病等后遗症的发生率。
近几年,由于多叶光栏应用于临床和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使放射治疗进入一个精确定位、精确计划设计和精确治疗的新时代。医生根据鼻咽癌的立体形状,设计6~9个不规则照射野从不同的方向照射到肿瘤中心,使放疗的剂量分布适合于肿瘤的立体形状,从而使肿瘤的剂量明显大于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从而提高了鼻咽癌的局控率和减少鼻咽癌病人的后遗症。近来,医生还借助计算机获得比适形放疗更多的照射野或旋转治疗,并在照射过程中根据剂量分布的需要调节多叶光栏叶片的位置,从而起到调节射线强度的作用,故称为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这种方法既使放疗的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又进一步减少脑、脊髓、腮腺、中耳等正常组织或器官的照射剂量。最近,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一批鼻咽癌病人,近期疗效较好,急性放射反应明显减轻。
g刀和X刀不适用
g刀受准直器头盔尺寸的限制,等中心处最大射野直径只有18毫米,不适宜治疗较大的病灶。X线刀的射野直径为40-50毫米,虽适用于体积稍大的病灶,但因鼻咽癌为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低分化和未分化癌占90%以上,常发生咽旁侵犯和远处转移,故也不适宜治疗鼻咽癌。据有关资料分析,就诊的初治病人中,有咽旁侵犯者占70%以上,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占70%左右,而这些仅是查体和影像学的发现,微小病灶的扩散目前仍不能检出。初治鼻咽癌的放射治疗,鼻咽部和颈部均要接受较大面积的照射(如鼻咽原发灶的照射野一般为7′7cm2),g刀和X刀治疗是不适宜的。
治疗效果如何
鼻咽癌单纯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在50-60%之间,综合治疗后疗效有所提高。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临床分期、性别、病理分类、年龄等,其中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分期愈早效果愈好。目前国内Ⅲ、Ⅳ期的病人占了三分之二,所以提高早诊率和正确的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对于鼻咽癌的治疗,我们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等具体病情给予分层综合治疗方案。在放射治疗中普遍采用低熔点铅挡块技术,较好地保护大脑、脑干等重要组织器官,避免了由于分野重叠造成的“热点”,改善了放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草药在治疗中只起辅助作用,确诊鼻咽癌后,还是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尚不能期望单用中草药治愈鼻咽癌。
200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