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肺癌又获“支持”
本报讯 由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曹世龙教授负责,历经5年艰辛完成的“肺癌INK4a/ARF基因状态及该基因转染对其增殖、放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日前通过卫生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为开展肺癌的基因治疗和通过基因手段进行放射增敏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放射治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尽管在肺癌的超分割放疗方面已取得进展,但患者5年存活率仍无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差。因此,增加其放射敏感性是提高肺癌临床放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曹世龙教授率领多名研究生,从1995年起收集已有明确诊断的肺癌病例标本120例,选用美国及中科院上海细胞所提供的各类人癌细胞、以及美国加州大学赠送的人pBluescript-p16 cDNA等质粒为载体,并通过运用免疫组化、基因转染与功能表达、流式细胞分析等先进技术,在国内外率先探讨了INK4a/ARF基因转染对肺癌细胞敏感性影响等。
曹世龙教授等认为,根据放射生物学研究,细胞周期与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那些控制细胞周期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可能对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把专一调控细胞周期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为放射增敏的候选基因应是理想选择。INK4a是1993年发现的第一个直接调控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分裂的新型抑癌基因;1995年又发现与INK4a抑癌基因结构密切有关的另一抑癌基因ARF。
本项研究发现:抑癌基因INK4a/ARF缺失、突变、表达异常是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癌常见变化,且该基因位点的异常与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INK4a/ARF基因可作为肺癌检测和预后判断的新的标志基因。
200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