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粘附蛋白与肺癌相关性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1999年第26卷第7期
林小萍 王庆生 姜宏景 张熙曾
摘 要 目的:细胞粘附蛋白(AdhesionProtein,AP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体内的糖蛋白,种类繁多。此研究分析了APs中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纤维连结蛋白(Fn)及纤维蛋白原(Fg)三项指标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上述三项指标均采用免疫火箭电泳方法,对215例肺癌患者和4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血浆中上述三项指标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疾病,并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组不同的治疗方式对血浆vWF:Ag、Fn和Fg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手术组和化疗组的上述三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而放疗组只有血浆Fn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姑息性治疗血浆vWF:Ag、Fn和Fg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Ps中的vWF:Ag、Fn、Fg与肺癌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肺癌的检测手段之一。
关键词:细胞粘附蛋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 纤维连结蛋白 纤维蛋白原 肺癌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深入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和证实过去被认为参与或增强炎症免疫反应的一些粘附物质和细胞粘附蛋白(AdhesionProtein,APs),其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粘附机制以及它们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引起极大的关注并有研究认为,某些粘附蛋白是血小板附于内皮下基质和癌组织的成分之一,有助于肿瘤细胞的浸润[1]。
为了探讨粘附蛋白与肺癌的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APs中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纤维连结蛋白(Fn)及纤维蛋白原(Fg)三项指标在肺癌及肺部良性疾患血浆中的不同水平及不同的治疗方式的动态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肺癌患者215例(男性165例,女性50例);年龄在39~74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肺部良性疾患48例(男性41例,女性7例);包括炎性假瘤、肺结核及炎症,年龄在4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
上述两组病例均经临床、X线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治疗方式分组:1)化疗组采用CAP或EP治疗方案;2)放疗组为直线加速器照射;3)手术组为肺或肺叶切除术;和4)姑息性治疗组。
1.2实验方法
血标本用0.13mol/L枸橼酸钠1:9抗凝,分离血浆-20℃保存(一周内测定),血浆vWF:Ag、 fn及Fg三项指标的检测均采用免疫火箭电泳法[2]。实验试剂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血浆vWF:Ag、Fn及Fg三项指标正常值范围分别为103.85%±23.84%、134.32%±19.14%、99.14%±16.41%。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软件处理,分析方法为:病例配对t检验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为双侧t检验。
2 结果
本研究肺癌组215例,其中鳞癌76例、腺癌27例、小细胞肺癌15例、大细胞肺癌6例、其它未分型肺癌91例。
肺良性疾病48例,其中肺结核26例、炎性假瘤21例、炎症1例。
表1为vWF:Ag、Fn及Fg在肺癌、肺良性疾病的分布水平,肺癌组三项指标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两组相互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血浆vWF:Ag、Fn、Fg三项指标分布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型肺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血浆粘附蛋白在肺癌、肺良性疾病中的分布水平
组别(%) |
病种 |
例数 |
X±s |
vWF:Ag |
肺癌组 |
215 |
122.69±68.32 |
良性组 |
48 |
68.31±25.84 |
Fn |
肺癌组 |
215 |
135.48±27.49 |
良性组 |
48 |
75.18±22.89 |
Fg |
肺癌组 |
215 |
100.10±16.70 |
良性组 |
48 |
65.32±15.47 |
表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血浆粘附蛋白水平方差分析(%)(X±s)
组别 |
n |
vWF:Ag* |
Fn* |
Fg* |
鳞癌 |
76 |
124.23±25.14 |
133.34±28.47 |
98.15±19.00 |
腺癌 |
27 |
124.32±10.02 |
140.37±10.11 |
104.41±24.27 |
大细胞 |
6 |
113.41±9.11 |
120.31±28.12 |
99.27±21.10 |
小细胞 |
15 |
128.37±22.15 |
141.26±18.10 |
105.31±22.07 |
未分型 |
91 |
121.46±21.01 |
133.29±29.17 |
102.42±18.11 |
良性 |
48 |
68.31±25.84 |
75.18±22.89 |
65.32±15.47 |
*与良性组相比P<0.05 表3为在手术、化疗、放疗及姑息性围治疗期血浆vWF:Ag、Fn、Fg三项指标分布的动态变化。手术组及化疗组的上述三项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分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放疗组的Fn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放疗组的vWF:Ag、Fg及姑息性治疗组的血浆vWF:Ag、Fn、Fg治疗前后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3肺癌患者不同治疗方式血浆粘附蛋白的变化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值 |
(%)X±s |
vWF:Ag |
|
|
|
|
手术 |
118 |
123.6019.73 |
80.45±6.12 |
0 |
化疗 |
75 |
123.61±22.25 |
97.11±34.67 |
0 |
放疗 |
6 |
125.12±21.80 |
109.12±31.17 |
0.352 |
姑息 |
4 |
112.14±49.00 |
130.23±16.14 |
0.451 |
Fn |
|
|
|
|
手术 |
119 |
134.85±24.47 |
83.12±28.77 |
0 |
化疗 |
74 |
138.67±30.62 |
103.84±38.32 |
0 |
放疗 |
6 |
136.17±13.66 |
90.52±16.90 |
0.01 |
姑息 |
5 |
122.17±51.23 |
144.26±27.32 |
0.369 |
Fg |
|
|
|
|
手术 |
119 |
101.14±15.45 |
65.44±24.10 |
0 |
化疗 |
72 |
99.49±16.82 |
70.60±16.26 |
0 |
放疗 |
6 |
104.10±19.24 |
96.46±15.64 |
0.176 |
姑息 |
4 |
101.16±23.74 |
99.74±20.15 |
0.161 |
*除外治疗后未检测的例数 肺癌病例不同治疗方式对血浆粘附蛋白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治疗为影响vWF:Ag和Fn血浆中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手术和化疗为影响Fg血浆中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肺癌治疗方式对粘附蛋白影响因素直线回归分析
组别(%) |
|
β |
标准误 |
P值 |
vWF:Fg |
手术 |
-30.676 |
5.0910 |
0 |
常数 |
74.054 |
7.1457 |
0 |
Fn |
手术 |
-31.274 |
5.9102 |
0 |
常数 |
83.329 |
8.2575 |
0 |
Fg |
手术 |
-28.246 |
4.3698 |
0 |
化疗 |
-25.808 |
4.3470 |
0.0212 |
常数 |
60.555 |
6.9430 |
0 |
本研究还进行了吸烟与细胞粘附蛋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吸烟与其无相关性。3 讨论
APs是由血液及组织中多种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体内的糖蛋白,其种类繁多。多以可溶性存在于血液、体液、细胞表面及细胞外基质中。其可形成网络对细胞起调节作用。已证实许多APs受体属于细胞粘附分子(CAMs),前者对细胞调节作用通常由后者介导完成。由于其对细胞广泛粘接的生物特性,故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创面的愈合,癌细胞转移、血栓形成、扩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与APs共有的RGD(Arg-Gly-Asp)序列的生物特性有关,从而构成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ECM的粘接并产生多种生物效应的机体网络[3]。本研究APs中的血浆vWF:Ag、Fn、Fg三项指标水平肺癌组高于肺良性疾病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
vWF:Ag即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亦是血小板粘附于内皮细胞下基质和癌组织的必需因子之一,同时又可促使血小板在癌组织聚集以形成血小板栓或血小板-癌细胞栓,有利于癌细胞的伸展和浸润。小鼠瘤(CT26、HCT8)实验表明vWF:Ag对实验性肺癌转移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通过抑制相应的RGD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转移的发生[4]。
本研究肺癌组vWF:Ag血浆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而在围治疗期除放疗组以外,手术组和化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
对APs研究始于Fn的研究,其以可溶性和不溶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体液、组织及细胞表面。Fn的生物功能广泛,不仅能与Fg、胶原结合又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ECM的粘接。此外,还与单核-巨噬细胞结合,促使吞噬功能增强[3,5]。本研究中Fn水平在治疗前与肺良性疾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除姑息性治疗以外其它三组均有明显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
Fg在近年的研究中表明其不仅是凝血因子而且在体内其他方面也起着重要生理功能,其中Fg参与肿瘤血行转移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有研究认为Fg是通过RGD及γ链C端10-12肽(HHLGGAKQAGDV)来介导血小板聚集,同时Fg是凝血酶和类凝血酶等促凝物质的底物,最终形成纤维蛋白,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提供支架。这与存在于肿瘤组织的栓子与瘤核周围的基质,以及弥散于血管外肿瘤的细胞与组织间有关[6,7]。本研究证实肺癌患者血浆Fg水平明显升高,在手术、化疗之后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放射治疗后也多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在姑息性治疗组vWF:Ag、Fn、Fg三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
近年,国内外有关APs中的层粘蛋白与肺癌、vWF:Ag、Fn、Fg与肺癌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在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上述APs含量的动态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肺癌细胞的负荷量[8,9]。
综上所述,APs中的vWF:Ag、Fn、Fg与肺癌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肺癌的检测手段之一。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发现肿瘤相关因子并不是最终目的,而肿瘤与抗凝则是新的研究课题。抗凝、抗栓在防治肿瘤转移是当今肿瘤学与血液学的交叉跨学科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市300060)
参考文献
1 Shimizu Y,Springer TA.Lymphocyte interactions with endothelial cell.Immunol today,1992;13:106
2 王鸿利,包承鑫,元长耿,等,主编.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94
3 Gennadi V.Cell adhesion and metastasis:is the site specificity of cancer metastasis determined by leukocyte-endothelial cell recog-nition and adhesion? crit Rev Oncol/Hematol,1993;14:229
4 Coller BS,Seligsohn U,Sharon M,et al.Platelet fibrinogen and vitronectin in glanzmann thrombasthenia: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specific roles for glycoprotein IIb/IIIa and alpha v beta 3 integrin in platelet protein trafficking.Blood,1991;78:2603
5 周同,王鸿利.细胞粘附分子、粘附蛋白与内皮细胞.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3;6(6):321
6 Peerschke EB.Adhesive protein expression on thrombinstimulated platelet:time-dependent modulation of anti-fibrinogen,-fi-bronectin,and-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body binding.Blood,1992;79:948
7 翟治清.纤维蛋白原研究的某些新进展,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9):497
8 Inowe T,Miele ME,Bower JW,et al.Cathepsin B expression and laminin degradation as factors influencing prognosis of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lung adenocarcinoma.Cancer Res,1994;54:6133
9 巫向前,张军,胡诩群,等.粘附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相关性的研究.肿瘤,1995;15(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