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肺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华肿瘤杂志 1999年第6期第21卷 简报

作者:申戈 鲍云华 李国民 吴进冬

单位:100039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三○七医院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5年生存率为50%~85%左右,对于术后是否应进行辅助放、化疗至今尚无定论。我们探讨了56例Ⅰ期NSCLC患者术后淋巴结微小转移灶(lymph nodes micrometastasis, LMM)对预后的影响和指导术后治疗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和解放军三○一医院1987年9月~1992年9月的Ⅰ期NSCLC 56例,均有术后病理诊断,随访超过5年,死亡均与肺癌有关,全部病例5年生存率55.4%(31/56)。取56例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石蜡标本(共252个淋巴结,每例淋巴结为1~12个,中位数为3个),常规制成4 μm的切片,以细胞角蛋白单抗AE1/AE3为探针,用免疫组化SAP法检测(单抗AE1/AE3及3SAP试剂盒均为美国Dako公司生产,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判断标准:CK抗原定位于细胞浆内,阳性细胞为玫瑰红色,阴性细胞不着色。淋巴结内发现CK标记的细胞,结合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确诊为肿瘤微小转移灶阳性(LMM阳性)。统计分析:一般情况进行χ2检验,生存时间进行log-rank检验。

  结果 LMM阳性率35.7%(20/56),淋巴结阳性率13.1%(33/252)。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腺癌与鳞癌)、肿瘤大小等对LMM结果无影响。LMM阳性组5年生存率35.0%(7/20)明显低于LMM阴性组66.7%(24/36),χ2检验,P<0.05;log-rank检验,P<0.05。56例中,45例无病生存期明确,其中5年内有16例复发或转移,14例死亡。LMM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35.7%,5/14)明显低于LMM阴性组(77.4%,24/31),χ2检验,P<0.01。LMM阳性组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短于LMM阴性组,log-rank检验,P<0.01。

  讨论 角蛋白的单抗能识别来自上皮组织的肿瘤细胞,而对间质细胞无反应,故角蛋白单抗可用来检测NSCLC患者骨髓或淋巴结中的微小转移灶。AE1/AE3为抗角蛋白的联合单抗,所抗角蛋白亚型广,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好,且可作用于石蜡切片,是检测NSCLC患者骨髓及淋巴结中微小转移灶满意的单抗。随着免疫组化方法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有学者将连续切片法用于微小转移灶的检测。1992年陈朝伦首次报道NSCLC术后患者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研究,但无随访及生存资料。国外近年来有少量关于淋巴结或(和)骨髓的报道,均认为NSCLC手术患者淋巴结或骨髓中存在微小转移灶则复发率高,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术后化疗主要是针对术前已存在的潜在的微小转移灶,但以往由于没有微小转移灶的客观依据,病例的选择是盲目的。许多资料显示,术后放疗对局部复发危险性高或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能提高疗效,对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无效,甚至会由于放射损伤而使患者的生存期缩短。淋巴结中的微小转移灶常规病理学方法不能测出,而用免疫组化方法可以测出,这些N0期患者也许定为N1或N2更恰当。本研究中,LMM阳性组5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低于LMM阴性组,且LMM阳性组无病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期明显短于LMM阴性组,说明LMM阳性组生存期缩短,转移率及复发率明显增高,提示这些患者术后应给予辅助放化疗,而LMM阴性组则可考虑不做预防性化疗。

(收稿:1999-01-18  修回:1999-05-05)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血管集束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