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肺癌16例初步观察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2期第17卷 技术革新与经验交流
作者:陈南江 谭诗生 刘惠玲 张桂萍
单位:陈南江 谭诗生 刘惠玲 张桂萍(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贵阳市 550002)
关键词:康莱特;肺癌;放射增敏
中图分类号:R730.58;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571(2000)02-0197-01
我科1997年6月~1998年8月共收治肺癌32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康莱特+放射治疗)和单放组(单纯放射治疗)进行比较,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综合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平均年龄56.7岁(47~71岁);单放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55.6岁(44~69岁)。全组32例影像学检查均有可测量肺部肿块。均经理学或痰液细胞学证实。鳞癌21例,腺癌9例,未分型2例。临床分期按1989 UICC标准,Ⅱ期2例,Ⅲa期14例,Ⅲb期16例。Karnofsky评分均≥60分。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放射治疗方法相同,设野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及纵隔,前后野对穿照射DT达40~42 Gy时缩野(避开脊髓)前后两斜野(15~20°角)照射,加量至65~68 Gy,每日1次,每周5次,每次1.8~2.0 Gy(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另设野照射)。综合组在放射治疗同时应用康莱特注射液100 ml静脉点滴,每天1次,20天为1周期,共2个周期,两周期间隔5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比较放疗前后X胸正侧位片及CT影像学结果,观察肿瘤退缩情况,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有效=CR+PR。对比治疗至3周和6周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参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比较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增加>10分者为改善,增加或减少<10分者为稳定,减少>10分者为降低。
1.4 结果
1.4.1 疗效比较 综合组、单放组16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7.5%、56.3%。综合组优于单放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
例数 |
CR |
PR |
NC |
PD |
CR+PR(%) |
综合组 |
16 |
6 |
8 |
2 |
0 |
14/16(87.5) |
单放组 |
16 |
3 |
6 |
7 |
0 |
9/16(56.3) |
1.4.2 Karnofsky评分比较 综合组Karnofsky评分改善者12例,稳定者4例;单放组改善者7例,稳定者9例。综合组优于单放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改善 |
稳定 |
降低 |
综合组 |
16 |
12 |
4 |
0 |
单放组 |
16 |
6 |
10 |
0 |
1.4.3 毒性比较 两组在治疗至3周和6周时白细胞Ⅱ度以上毒性发生率见表3。3周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周时综合组较单放组毒性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3 两组治疗中Ⅱ度以上白细胞毒性发生率比较
组别 |
疗前 |
第3周 |
第6周 |
综合组 |
0/16 |
2/16 |
1/16 |
单放组 |
0/16 |
6/16 |
5/16 |
1.5 毒副反应
用康莱特注射液在5天之内少数病人出现恶心、轻微发热,用药后期少数出现静脉炎。未发现心、肝、肾毒性。2 讨论
按放射生物学理论,细胞周期的放射敏感性以死亡为标准,M期最敏感,S期的敏感最差;以分裂延缓为标准,G2期最为敏感。康莱特主要是阻滞细胞周期中G2、M时相的细胞,减少进入G0、G1期细胞,并导致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从而减少其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导致受影响的细胞凋亡。因此康莱特注射液与放射治疗合用具协同作用,能增加放射敏感性,提高疗效。本组病例中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CR+PR),而单放组总有效率为56.3%(CR+PR),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增益因子为1.56。证实康莱特对肺癌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应。本组病例还显示康莱特对改善病人一般状况、保护放疗病人的白细胞有一定作用,少数病人有恶心、低热及静脉炎。
收稿日期:1999-09-10
修回日期:199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