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肺癌33例临床分析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9期第40卷 短篇与个案
作者:章世贵 刘宪文
单位:枣庄市立医院 277102
1993~1999年,我们收治40岁以下青年肺癌患者33例,均经病理和(或)细胞学检查证实诊断,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0~39岁,平均33.5岁。6例男性患者有抽烟史(100~200支/年)。初诊时表现为咳嗽、吐白粘痰者17例,咯血6例,胸痛7例,进行性呼吸困难4例,低热3例,肺部干性或湿性罗音11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4例,患侧胸腔积液2例;其中16例无阳性体征。病理检查示腺癌12例,鳞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肺泡癌4例,大细胞未分化癌2例。24例在院外曾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纵隔肿瘤等,误诊时间3~11个月。
肺部CT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中心型肺癌11例(右肺7例,左肺4例),表现为肺门区分叶状软组织块影;CT值为40~55Hu,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最大增强值51~78Hu;相应支气管明显狭窄及肺叶不张;5例肺门及气管隆突周围淋巴结肿大。周围型肺癌18例(右肺10例,左肺8例),其中9例呈非钙化性软组织结节影,截面直径1.3~2.8cm,病变形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薄层扫描示4例浅分叶状;3例密度均等、2例密度不均;未见空洞及钙化;5例病灶两极(近肺门侧和胸膜侧)见斑点状和条索状改变;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脏层胸膜牵拉凹陷;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肋骨、肩胛骨溶骨性骨质破坏。肺泡癌4例,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密度不均小结节灶,病灶直径0.2~0.9cm,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片,下叶多于上叶,肺尖较少。
讨 论: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为:①初始症状不典型,体征较少。②周围型肺癌多于中心型,瘤细胞恶性程度高,腺癌所占比例大(36.4%)。③有吸烟史者仅占18.2%,较一般报道为低(可能与本组女性患者较多有关)。为提高青年人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及避免误诊,我们认为,青年人出现咳嗽、胸闷、憋气或咯血2周以上且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行胸部X线或CT检查,并注意短期内复查,间隔时间以2周为宜。青年人肺CT影像显示非钙化孤立性结节而抗炎或抗结核治疗1个月病灶不缩小或形态不变者,应高度怀疑肺癌。肺内片状、结节状阴影而症状缺乏,经4~6周抗炎治疗仍不消散者,应进一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对于肺内病灶较小者应行薄层CT扫描,以了解病灶内部和边缘情况(如边缘毛糙、分叶和空气支气管征)。病变周围有卫星灶,一般认为结核性的可能性大;而病变两极出现斑点、条索状阴影,应考虑为肿瘤。对于临床和CT检查均不能确诊的疑难病例,可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