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合并癌性心包炎13例临床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00年第3期第29卷 临床研究
作者:戴建平 苏雪峰 梁玉翠 王玮 于广娟 周凯歌
单位:戴建平(山西省肿瘤医院 030013);苏雪峰(介休铁路医院);梁玉翠(介休铁路医院);王玮(介休铁路医院);于广娟(介休铁路医院);周凯歌(介休铁路医院)
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肺癌性心包炎的发生率亦在不断增高。我们从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资料完整的单纯放射治疗或放、化结合治疗的肺癌患者共274例。其中合并有肺癌性心包炎患者共13例(占4.7%),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资料13例中男性10例,女性3例,男∶女为3.3∶1,年龄为40~71岁,平均61岁。鳞状上皮细胞癌11例,腺癌2例。右侧肺癌8例,左侧5例,临床表现多为心悸、胸闷、气喘,严重者出现颜面浮肿,不能平卧。体检多出现心率增快,心音减弱,心影呈对称性,烧瓶样改变,心包中等量或大量积液。11例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9例T波倒置,13例均呈低电压。血浆总蛋白<15 g/L者共7例,A/G倒置者4例。13例均经超声波或加CT证实为心包积液,其中5例伴胸腔积液。
2 结 果
9例行心包穿刺术抽取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注入抗癌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液呈血性者7例,2例为淡黄色液,6例找到癌细胞。13例患者全部接受了全身化疗。均有3~11个月内死亡。
3 讨 论
正常心包腔内含透明浆性液体20~30 mL,起到润滑和减少脏壁层心包摩擦作用。当心包膜存在感染或非感染原因时,可出现液体积聚。肺癌转移至心包就是非感染原因之一。80年代胡福定等[1]报告,肺癌性心包炎占2.5%。而本组资料为4.7%,有增高趋势。这可能与90年代诊断学其中包括超声波、CT、MRI、心动图、放射性核素等学科的诊断技术不断提高有关。值得提出的是,尸检证实肺癌已转移至心脏者高达43.9%~67.4%[2]。
肺癌心包转移有两个途径:一是,癌细胞通过血行至冠状动脉而累及心脏或是转移至纵膈淋巴结,穿破并直接侵入心包;二是,肺与心脏毗邻,血运和淋巴丰富,可直接浸润心包。
癌性心包炎初期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晚期患者可发展成威胁生命的心包填塞,致血流动力学发生严重的障碍。临床表现有:咳嗽、胸痛、心律失常。积液常为顽固性的大量血性积液,心包穿刺放液后自觉症状虽可暂时缓解,但很快会再度迅速增长,并伴随大量蛋白流失。心包填塞与心包积液产生的速度有关,如积液产生缓慢,即使超过1 000 mL或以上,也可无明显心包填塞表现;反之,如积液产生迅速,即使150~200 mL也可引起心包填塞[3]。需警惕发生。
肺癌性心包炎的治疗较为棘手,一般均在全身化疗的同时,给予心包放液,并行心包腔内注射抗癌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本资料9例心包穿刺术患者曾被注入消瘤芥(AT—1258)、丝裂霉素(MMC)、甲氨蝶呤(MTX)、5-氟脲嘧啶(5-Fu),或噻替哌(TSPA)、氮芥(HN2)等药物,并加入地塞米松10 mg,取得了姑息性效果。但我们认为心包穿刺术不应轻易实施,仅在患者出现了心包填塞症状时,方可进行。因该手术创伤性大,易感染、反复抽液会促使蛋白质大量流失,加重全身衰竭。除此以外,尽管目前心包穿刺放液均在超声、心电图监护下进行操作,较为安全。但误刺心脏,至心包积血等危险因素,仍偶可发生。
作为放射治疗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注意到,肺癌在放疗时,如不注意保护心脏,可使心脏受损,合并放射性心包炎,与癌性心包炎不易区别,前者的危害不亚于后者。有资料报道:心脏受照面积<50%时,受照剂量不应超过70 Gy/35次/7周;当心脏受照面积>50%,剂量不应超过45~50 Gy/23~25次/4.5~5周,否则,心脏会受到放射性损伤[4],值得注意。
作者简介:戴建平,女,1955年10月生,主治医师,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
参考文献
1,胡福定,李子明.肺癌心包转移10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86,25(12):741
2,王永芳.心脏继发性肿瘤(附16例报告).中华内科杂志,1963,2(11):897
3,史继学,张金英.肺癌性心包炎6例临床分析.肿瘤研究与临床,1991(2):38
4,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11
(收稿日期:200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