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患者胰液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
山东医药 2000年第9期第40卷 论著
作者:叶远红 张安忠
单位:山东省立医院250021
关键词:端粒酶 胰腺肿瘤 胰液 表达
药品检验所是国家药品监督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药品实施技术监督检验的法定机构。它一方面承担着药品法定检验、标准化、技术复核、仲裁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它从事的科研开发、技术研究带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随着国家机构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作为事业单位,药检所将面临深层次的改革,其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经费来源等必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和深刻影响。药检所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适应形势与任务的需要,迎接挑战,这是摆在药检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生存、发展和使命的高度,认识药检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医药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使得医药产业逐渐成为江西省的主导产业之一。医药行业现代化的管理、生产、检测手段不断运用,高科技医药产品不断出现,医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打铁还要自身硬”,作为代表国家履行技术监督职能的药检所不应当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建设现代化的药检所是医药经济发展和法制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药检所改革是新时期强化药品监管职能的需要。医药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医药市场上的假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混乱,人民用药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医药市场,就显得尤为迫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利益趋动复杂化,更需要造就政治过硬、设备精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高素质的药检队伍。随着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理顺,社会各界对药检所的期望更高了,药检所的任务也更重了,压力更大了。
江西省药品检验所是建国初期成立的,它为使全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作为技术监督部门的省药检所,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多年来政府投入不足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导致药检所的问题堆积如山,主要表现为:
一、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低,负担重。全所职工133人,在岗人员93人,在实验室一线的仅有37人;正规药学院校毕业的占51%,另有37%是“五大”毕业生,“五大”毕业生中只有5人是学药的。
二、经费紧张。药检所属于纯事业单位,但财政年拨款只有六、七十万元,只够开一半的工资。仪器设备更新慢,检测条件改善慢,日常运转举步维艰,工作停留在低水平。
三、技术人员得不到重视,职能科室人满为患,职工干好干坏无所谓,干多干少一个样。
四、管理松懈,存在着人浮于事、贪图安逸、工作推诿、不讲效益、无利不干等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药检所职能的履行,影响到药检事业的健康发展,群众要求改革此种情况的呼声很高。1998年10月,新的药检所领导班子到任以后,职工对新班子寄予很高的希望,省药检所的领导深入群众,多次召开职工大会讨论,全所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不革故无以鼎新,改革是唯一的选择!
以改革统揽全局,加快药检所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
在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药检所的改革面临着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策为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创造了机遇,为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统一、高效、权威的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更顺畅,法规更健全,外部环境更为宽松。国家药监局提出的“以监督为中心,以法律为依据,以技术为依托,以基层为重点,‘监、帮、促’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为新时期的药检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质量工作正是今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促进医药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具体体现。第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展开,事业单位改革也开始启动,改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所职工普遍有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一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我们始终是围绕着“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五项改革措施”来开展工作的。
一个目标:
就是用两年时间将江西省药检所建成现代化的省级药检所。其主要内涵是:在硬件上,建成初步现代化的包含抗生素、化学室、中药室、药理室在内的实验室,建成标准化的动物房;在软件上,建立药品检验质量保证体系,使全所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各岗位“SOP”,保证药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两个重点:
以实验室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药品检验报告书的准确、规范、时效是药品执法监督的法律依据,是制定药品标准、评价药品质量的科学依据,一切工作服从于药品检验的需要,其他各科室各部门都要为药品检验做好服务。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造就一批药品检验、科研等项目的专家和学者,培养跨世纪的青年学术带头人。
五项改革措施:
职能科室定人定岗,建立竞争机制。针对职能科室人员过多的状况,核实职能科室工作职责和工作量,因事设岗,减员增效,全员满负荷工作,所里按职数核发工资奖金,人员安排竞争上岗,实行聘用制,落岗落聘者转岗分流。分流人员安排到劳动服务公司,或报考药学专业大专院校,获取国家承认学历后,经考核合格,到实验室工作,不能转岗者承担临时工工作,不服从分配者待岗。
实验室消耗成本核算,建立约束机制。对实验室消耗的试剂、玻璃仪器、电力消耗数规定合理的定额,节约部分归室里支配,超支部分扣室里提成奖金。
服务经营定额承包,消化富余人员。所里将各科室中的创收项目交由劳动服务公司经营,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由其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上交利润,服务公司经理竞选上岗。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奖金的分配以工作任务完成状况的硬指标确定,考勤、考绩、考质、考量综合评定,打破平均主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奖金分配完全向实验室和科研人员一线人员倾斜,大幅度拉开分配档次。
科研管理集中归口,走科教兴所的路子。对外科研开发工作由所里统一领导,科研室负责科研管理的实施工作,实验课题所内招标,课题负责人承包,利润分成,鼓励全所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多出快出科研成果,为江西医药经济的发展服务。
振奋精神,开拓前进,树立药检机构的新形象
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从方案出台到付诸实施,江西省药品检验所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人还是这些人,但做出了不一样的成绩:
在改革前,江西省药检所年完成检品数1529批,1999年已达到3069批,一年翻了一番,药品检验平均周期比以前缩短一半以上。药检所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验力度大大增强,市场抽验药品的合格率达到93%,比1998年提高7.5个百分点,江西省市场的药品质量达到历年来最好的水平。1999年完成了82个品种的新药技术审核工作,协助药政部门完成上报药典委员会356个品种地方标准再评价工作。全年21项科研课题,当年完成了14项。在人才培养方面,1999年在职职工攻读博士生1人、硕士生5人。1999年当年自筹资金30万元对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改造,投入30万元建成标准化动物房,投入50万元购置一批仪器设备,投入8万元对实验室的电路进行改装。这些改造没有影响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很多是加班加点完成的。劳动服务公司当年上交所里20万元的利润。这些工作在改革前是不可想象的。2000年计划继续投资100万元改善实验装备、建立全所业务微机化联网。目前,在全所职工中形成一种努力工作、好学上进、比成绩、比贡献的良好氛围,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从实际操作和思想感情上做到合情合理、公平公正、发扬民主的原则,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保证改革稳步进行。实现药检所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促进药检事业的全面进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毋庸讳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药检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但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奋力拼搏,就一定能闯出新路子,打开新局面。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使药检所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消除消极畏难情绪,破除“等、靠、要”的思想,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发展的观念、市场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去认识、分析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保障全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药检所的“第二次创业”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在各级政府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药检所的各项改革目标,把省药检所建成现代化的药检所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